茸芭莘那: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抢救性保护与宣传力度

2020年05月28日 17:23| 作者:张春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张春莉)作为来自普米族的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近年来持续关注着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她认为,口头传统是认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钥匙,是研究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枢纽,是展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窗口。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和记忆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等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2018年以来,我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一起策划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2019年,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立项,将覆盖云南省的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合作,计划开展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以及裕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典藏工作。”茸芭莘那介绍,在此过程中,我们既感到收获很大,但也发现了传播能力弱、流失速度快、产业基础薄等不少困难和问题。

为此,她提案呼吁建议:

首先,加大口头传统典藏与文艺创作力度。建议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进一步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后续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资源建设工作方法,形成集“典藏-保存-服务-演出-推广”于一体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和体系。

其次,搭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文化沟通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文化单位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全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颁布详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国家层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从制度上建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保驾护航。

再次,设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播专项资金。我国在民族地区建立了诸多民族专项资金,但在预算中还没有设立关于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应资金,导致资金不足及资金分散问题严重。建议制定支持和保障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投入办法,逐步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和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抢救保护经费支持的力度,使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播有稳定的资金,确保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拓宽向国际社会展现人口较少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以典藏的资源为抓手,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配合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的平台,整体传播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