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耕育足迹”大足迹促进三生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06月01日 16:29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一个家庭,亿万个家庭的消费方式就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状况。我们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用水、纸、电、交通、垃圾处理、食物饮食方式等都与生态相关。为了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中国生态志愿者倡导在维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基础上,生态生活,绿色出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对生态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认识到要对社会承担生态责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能源时,应该履行“水效率、碳减排”生态义务,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平衡。中国生态志愿者唤醒人类必须从无止境、无节制的使用地球资源、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回归到生态生活、生态消费的新生活态度,进而引领社会发展方式更经济有效,生活更和谐、生态更健康。

44

1、“耕育足迹”概念与资源、空间承载力

“耕育足迹”(大足迹)是包括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气足迹等生态指标的集成的基础上,结合耕育理念与生态志愿者一起倡导“生态生活、生态消费”。

“耕育足迹”是为全人类持续提供资源或废弃物处理能力、以及提供生存、生产、健康生命等新三生的生活空间面积。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和承载人口数量条件下,需要的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及再生资源,并能够安全处理废弃物的生态系统,空间面积。耕育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能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并量化出一定区域耕育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即耕育赤字或耕育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资源、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耕育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资源、生态阈值。通过相同的单位比较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衡量一定的生物圈内可以合理承载的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的能力。

2、“三生足迹”是耕育足迹的提升

三生足迹是“耕育足迹”与生产足迹、生活足迹、生存足迹、生命足迹等与自然和人类生存指数相关的指标,目前,生态志愿者开始践行减少碳足迹、水足迹的生态理念。号召转变生活方式,放弃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

生产、生活、生命足迹等与自然和人类生存指数相关的生态足迹密切相关。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三生足迹在“耕育足迹”与生产足迹、生活足迹、生存足迹、生命足迹融合的基础上,通过生活指数、生命指数可以体现三生足迹的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力。

生活质量指数(PQLI):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国民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评价标准大于80为高素质人口,小于60为低素质人口。人口生命素质指数也称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为测度物质福利的水平而开发的一个综合指标,旨在测度世界最贫困国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该指标于1977年作为测度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正式公布。

55

3、 碳足迹及低碳生活

碳足迹是指企业自身活动、生产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每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碳足迹”越大,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多;个人生活和消费以及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供应链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碳足迹通常也被称为“碳耗用量”,用于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作为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武器,企业和个人通过确定自己的“碳足迹”,了解“碳排量”,进而去控制和约束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以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碳足迹”作为最直观的环保指标,是对企业理解和落实循环经济提出的更高实践标准,而低碳经济则是具体量化。只有当企业和个人能同时自觉承担环境义务,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其对消费者,对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承诺。

碳足迹和低碳经济等生态环保理念,既是生态环境的问题,也体现着人类为解决问题的不懈努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低碳经济,开始展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知名企业已将“低碳经济”和“碳足迹”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众多行业内优秀企业开始着手从产品源头设计开始,减少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GHG排放量。而且每个人自觉持之以恒的习惯每天日常生活的节俭“小事”,共同集合成保护地球生态的“大事”。

4、 水足迹及提升全民节水意识的紧迫性

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形象地说,就是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水足迹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水足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在2002年提出的,其中包括国家水足迹和个人水足迹两部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8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国家水足迹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分为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个人水足迹计算的则是一个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总水量。

水足迹除了水表上的数字,包括平时我们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看不见的水,就是所谓的虚拟水。2009年7月,英国两家健康与食品游说组织建议,食品和饮料产品应附上一种新的标签就是水足迹标签,以便让消费者了解更多有关产品水足迹的信息即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目的是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给人以更直观的刺激。澳大利亚政府早在2006年就开始推行水效率标签计划,以国家行政力量强制水效率标签应用于日常用水产品,成为呼吁节水的先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到2030年,约半数世界人口将居住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地区,节水问题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特别是动物性产品的摄入量增多,动物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要高于植物性产品,膳食结构的差异显著影响了水足迹的量值,我国人均水足迹将会有显著增长。

66

5、 生态足迹唤醒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

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WillianE.Rees)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核算一个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进而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

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三分之一,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即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产存量。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

6、 气足迹及其他

《巴黎协定》的农业政策与措施,需要依据可指示农业温室气体(GHG)综合减排效果的指数,如农作物种植系统GHG足迹(下简称GHG足迹),亦即形成单位农作物产品的生命周期GHG净排放量。作为“气候智慧型”农作物种植系统的关键评价指标,GHG足迹不仅可用于衡量种植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潜势,还可用于确定食品的绿色增值税率,以促使公众通过市场机制,自觉采取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型(即低GHG净排放)生产或生活方式。

7、 “三生产业”促使耕育足迹朝更适宜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三生产业”是新时代“新三生”和耕育三生理念与三生农业、三生康养等一二三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三生产业”是生生不息、持续更新提升的生态理念,“三生产业”伴随着“耕育三生”理念的发展,其内涵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更新。第一次是2500年前创立的原“三生产业”,是按照“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理念的产业。第二次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新世纪”,依托生活、生产与生态融合老“三生产业”。第三次是进入新时代按照新变化和要求,在与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融合后的耕育三生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三生产业”。“三生产业”的“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核心,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发展的完美追求和进取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人与外物有机和谐的联系统一,天地与人高度融合的价值体现。

8、 耕育足迹和耕育文化是生态保护的源泉

耕育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不绝。天地大义,生生不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三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三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生态家园,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耕育文化理念,了解耕育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新时代新三生发展原则是遵循耕育伦理道德,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生命健康的社会。“耕育农法”是一种使用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集成的农业生产方法,也是保持农田有机质平衡(有机质农业),天人合一、自然而然,古今融合的生产方法。构建从土壤到餐桌的生态食材、生态餐馆供应消费链,打造中国生态、营养、健康三生产业品牌,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三生产品品质。

9、 “三生产业”与耕育伦理是耕育足迹的生态和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态理念融合,产生了中国生态志愿者群体,生态志愿者倡导扩大森林面积、蓄积量、生物量和生长量,增加森林对碳的吸收,发挥森林碳汇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还能美化和改善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功能和效益。

耕育伦德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康养、餐饮、文化、教育、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公平合理、责任共担,加强全社会自觉行为和规范,谨慎创新有关的伦德问题。“三生产业”围绕“耕育三生”和生命健康产业核心,通过全球化的一二三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打造,构建起一个生态健康三生发展模式,为社会提供生态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空间,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健康生态产品。(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