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三生农业、耕育田园”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

2020年06月01日 16:36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农业多功能、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特征之一。开拓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土特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是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目标。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成为增加农业经济收入的新来源。

77

1、 “新三生”“耕育三生”与耕育田园多功能农业息息相关

“新三生”是在生活、生产与生态“老三生”的基础上,与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新三生”再融合再提升。新三生不是对老三生的替代,而是对老三生的兼容和并举,新三生和老三生以及原三生的三生万物共同组成“大三生”(耕育三生)的“三生创融”。

耕育三生从定义到内涵和外延分成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以“三”为轴线延伸出三个主题,在以“三”为横线拓展三分主题。每个分主题都有独立概念,共同融合组成“大三生”的大家庭。

第一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创立发展的3个阶段:1、“原三生”,是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前,借助于2500年前古文明的道德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基础上建立原生概念。2、新 世纪“老三生”,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新世纪”,倡导的生活、生产与生态的“三生共赢”。3、新时代“新三生”,是现今生物、生存、生命“物命存生”。

第二个层面,是三生理念与耕育融合的3个阶段:1、耕育田园、耕育农法、耕育康养(健康与素养)。2、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德(伦理道德)。3、耕育农业、耕育美膳、耕育足迹(大足迹);

第三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的扩展和延伸3个发展阶段:1、生态食材、中医农业、有机质农业;2、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3、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

2、 “三生农业”是农业多功能农业的基础

“三生农业”是新时代耕育三生理念与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融合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新三生”指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大三生”是新三生和老三生以及原三生的三生万物共同组成的“耕育三生”。

“三生农业”是生生不息、持续更新提升的农业理念,“三生农业”伴随着“三生”理念的发展,其内涵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更新。第一次是2000年前创立的原“三生农业”,是按照“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理念与有机质农业和耕育农法结合的农业。第二次更新是二十一世纪初的“新世纪”,依托生活、生产与生态融合“老三生农业”。第三次是进入新时代按照新变化和要求,与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融合后的耕育三生基础上的新“三生农业”。

3、 三生农业与耕育理念融合,延伸农文康旅多功能发展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农耕时代进化到耕读、耕莘时代,再融合近代生态理念、现代科技后进化到了目前的耕育时代。耕育的育是保育、复育、育人。耕育体系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农耕、生态、劳育、美育、伦理、徳智等教育学科,与耕育技艺、耕育康养、耕育美膳、耕育品牌共同形成耕育伦理道德与耕育文化、耕育文明大家庭。

“三生农业”是新、老、原三个“三生”的农业产业融合、跨界融合,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康旅融合产物,也是农业与教育、美食、中医药跨界融合结晶;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的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拓展和延伸,促进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88

4、 三生农业与耕育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农业的作用就是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事实上,实际上农业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应该在市场体现出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在满足人类基本食物生产功能基础上,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具有多功能性,这种多功能性主要是指农业与农村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康养基地,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消费场所,也可以成为城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基地。农业功能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拓展,农业同时具备多项功能的特性。

农业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休闲、体验、教育、文化、康养。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引导下,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逐渐扩大,实现农业多元化、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成为传统农业改造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们将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质量作为全球环境保护、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认为农业生态系统而是生产食品、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实体。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199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性会议上也指出:所有人类活动均具有多功能性,即除了履行其基本职能外,还可以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和价值。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城市居民聚居在远离田园和自然,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存压力,普遍怀有回归自然、缓解压力的欲求。农业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经济活动,而且农业形成的田园景观具有很高的美感度。通过观光或直接参与农业活动,人们不仅可以得到休闲,还可以获取审美和教育的效果。在得到身心健康的同时,建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几个世纪以来,跟自然有关的人类活动,如园艺和农耕,一直被世界各地用来治疗抚慰心理健康,“自然”的药方可以治疗抑郁和焦虑症。当我们看到动植物不惧严冬酷夏顽强的生命力,那种四季轮回的节奏和再生重生的力量可以给人们带来生命的希望,大自然对人类的这种魔力具有神奇力量,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焦虑,消除生活的压力。当你看着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都能让你暂时从不断压力中解脱,而照料一颗植物和一个动物的成长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抚育能力,看到动植物茁壮成长时就能带给我们一种成就感,这对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尤其显著。

5、 三生农业与耕育田园理念内涵丰富

耕育代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农耕时代进化到耕读、耕莘时代,再融合近代生态理念、现代科技后进化到目前的耕育时代。耕育的育是保育、复育、育人、疗育(愈)、化育。耕育体系在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农耕、生态、劳育,美育、伦理、徳智等教育学科,与耕育技艺、耕育康养、耕育美膳、耕育品牌共同形成耕育伦理道德与耕育文化、耕育文明大家庭。

耕育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康养文教、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传承和创新。耕育疗法、耕育心理学从建立新型人与天地和社会关系,通过耕育田园培养国民健康素养。建立生态饮食食疗、耕育自然疗法、耕育心理疗法;疗育身体、疗育心灵,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共同的健康。

人类是从大自然进化过来的智能动物,天生带有自然情节和绿色生态基因,人类的心灵深处都不由自主的向往大自然。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破坏了一部分自然,也改造利用了一部分自然。在破坏和改造利用的过程中,从刀耕火种过渡到农耕的稳定和平衡,其中可持续利用的农耕土地称之为田园。田园配套了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耕育康养组合成了耕育田园。

在人类历史中经历了很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通过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人类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农业系统。正是由于这些丰富多样的农业活动方式,在许多地方产生了具有多样性价值的独特景观,是人类文化的有形遗产。

99

6、 生态农庄团体标准已经发布实施

据了解,2019年5月19日,在“中国美食地标保护暨全国餐饮地名库建设”大会上,发布了《生态农业庄园(园区)》团体标准。生态农庄团体标准和此前发布的生态农产品(生态食材)团体标准都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作为第一起草人,生态农庄团体标准专家孙建主要主持参与,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中国地名学会文旅委员会、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贵州省有机农业学会等单位共同起草和发布实施的。

7、 三生农业田园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生农业”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康养文教、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传承和创新。从建立新型人与天地和社会关系,通过耕育田园培养国民生态健康素养。建立生态饮食食疗、耕育自然疗法、疗育身体、疗育心灵,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共同的健康。生物农业与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结合,推动微生物肥料和中医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促进化肥替代活动,生产更多的生态食材和生态原产地农产品,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

人类与生俱来具有与大自然情感联系的本能,耕育心理学将中华传统中医系统论、整体观、辩证观的原则引入心理学的领域,促成心理研究方法。田园主义和生态志愿者健康理念,可以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情绪健康、意义深远。

在目前唯技术路线膨胀、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传统发展模式饱受指责的背景下。耕育田园对当代生态危机有纠偏作用,按照中医思维去观察现实事物和解释现实世界,看待“天地人和”的关系。田园是人与自然发展情感的纽带。田园生活会帮助人类身心和谐、心理平衡,通过观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周而复始,回归田园、拥抱大自然可以减轻压力,恢复意识,降低焦虑心理状态。

生态志愿者强调人与自然整体的和谐、平等的发展,人只是宇宙中的一员,在大自然中是平等成员,只能合理的利用自然,不能驾驭自然,无节制的对自然索取。我们是大自然的观察者、践行者,人类与自然不能分离,我们要重建天地人的自然关系,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系。

8、 三生农业田园体验激发劳育潜能、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田园体验是耕育体验的载体,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耕育新体系。体验是人们以一种方式来度过一段时期,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形成可记忆片段。体验教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王阳明等古圣先贤,教育必须与劳育、体验结合。以行求知,在体验中学习。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劳育理念,通过体验场地营造体验活动,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体验人生幸福和人生乐趣。青少年儿童田园体验,有助于心理需求和健康成长,以田园劳作活动为载体,用作物、动物的生长过程,促进学生在与自然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下生长、发展,提升伦理道德和健康素养。将课堂融入大自然、田园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促进书本与田园实践深度融合,为他们强身健体和未来更好地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田园体验具有生态教育价值,也是劳育、美育的载体,在田园体验现场,时时处处人人全息沉浸、感动生命,倡导生态多样性。田园体验教育实践倡导顺应学生天性,通过关注土壤、水分、温度等是否适宜,作物播种、成长、丰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生命成长意念。在智能健全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其他相关身心素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质的培养。(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