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三生伦理道德”守护新三生文化与三生文明

2020年06月01日 16:59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三生伦理道德”(下称三生伦德)是三生伦理和三生道德的合称,三生伦德是耕育伦德与三生万物、新三生的融合。耕育伦德是在中华农耕伦德精粹的基础上,与生态伦德、耕育文化、耕育文明综合集成的优秀活态体系,也是中华伦德的传承与创新。三生伦理道德核心理念:耕育三生、三生创融,物命存生、求伦树德。

0

一  . 中华三生伦理、耕育伦德发展历程

1. 中华伦理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性的文明

中华伦理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性的文明,世界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文明都相继陨落,唯有中华文明能够自古及今一脉相传。“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指导人的行为、整合凝聚社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体系,一般都是各种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规范系统的核心与灵魂,对于中华文化来说,重视伦理的价值或者说伦理至上、伦理本位更成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核心灵魂。

未来时光,中国耕育文明史将迎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信息、自然与工业化、生产与健康养生融为一体的“多重功能拓展、多元化融合”的后现代农业时代。农业产业将成为产业引领、健康理疗、耕育田园、牧歌体验的产业空间;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生活的向往。

2. 中国三生伦德发展与传承

道德使我们具有人生的价值、人性的尊严、人际的和谐、社会的文明、世界的安宁。道德使我们安身立命,心安情乐,内心和谐宁静,自然成为幸福人生的营养素。中国道德文明发展几千年,不论经史子集,还是官府文书,都记载着许多伦德理念、道德规范、圣人箴言和德行事迹。其中凝结着丰富的道德生活体验,记载着民间活动和各界杰出人士的事迹。有许多有价值的道德建设思想,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借鉴的。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规范化、制度化,反映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伦德秩序和民族精神,表现为向善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按照伦理的风俗、习惯含义,耕育伦德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环境、康养、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公平合理、责任共担,加强全社会自觉行为和规范,谨慎创新有关的伦德问题。

3. 中国三生伦德是对三生文明的贡献

中国文化是尚德的道德型文化,中国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挺拔于世界文明之林,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基因是伦德一体、伦理优先。伦理是实体,道德是主体,伦理是精神的家园,道德是精神的归宿。它既是中国形态,也是中国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从文化价值来看,中国人奉行天地人的整体取向。

欧美文明更崇尚法制秩序和宗教信仰,中国传统社会则更重视基于凡俗礼仪的道德文化。伦德在中国漫长的社会文明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在我们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原有优势,也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克服我们传统道德文化的缺陷,强化社会法制秩序和现代信念体系建设。

 二 . “新三生”内涵丰富,三生伦理博大精深

“新三生”是在生活、生产与生态“老三生”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和要求,不断融合和提升,逐渐演变成为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新三生”。新三生不是替代,而是兼容和并举,新三生、老三生以及原三生(三生万物)共同组成了耕育三生。

1. 耕育三生组成部分的三个层面

耕育三生从定义到内涵和外延分成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以“三”为轴线延伸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出三个分主题。每个分主题都有独立概念,共同融合组成了“大三生”这个大家庭。

第一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创立发展的3个阶段:1.“原三生”,是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前,依托2500年前古文明的道德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基础上建立原生概念;2.新世纪“老三生”,倡导生活、生产与生态的“三生共赢”;3.新时代“新三生”,是现今生物、生存、生命“物命存生”。第二个层面,是三生理念与耕育融合的3个阶段:1.耕育田园、耕育农法、耕育康养;2.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德;3.耕育农业、耕育美膳、耕育足迹(大足迹);第三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扩展和延伸的3个发展阶段:1.生态食材、中医农业、有机质农业;2.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3.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新时代的耕育三生、“新三生”与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催生出划时代的“三生农业”。

2. “三生”思想是三生文化、三生伦理的基础

宇宙万物都有独立而不可代替的价值。作为万物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是共生共存、合而为一的关系,即《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老子道德经也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点),一生二(线),二生三(面),三生万物(体)。点、线、面、体无限变化。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核心,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发展的完美追求和进取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人与外物有机和谐的联系统一,天地与人高度融合的价值体现。

00

 三 . 三生伦德与三生文化、三生文明的辩证关系

1. 伦德观念是人类社会必备的观念

有无伦德观念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一个缺乏道德力量支撑的国家,绝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没有伦德观念的民族,没有资格生活在这个时代。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很多理念,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中华文明根系靠伦德来维系,每个中国人心底所蕴藏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是维护社会秩序最广泛、最深厚、最根本的文化土壤。

2. 三生伦理与三生文化是新三生的核心与灵魂

家庭、社会、国家是生活世界中的三大伦理实体,它们辩证互动构成人的伦理生活、伦理精神和伦理世界的体系。三生伦德与三生文化、三生文明与三大伦理实体之间具有辩证互动关系,生命个体在对道德和人格的追求中的价值实现体现为对三大伦理实体的责任与担当。

三生中的“生活”是文化与伦理的基础,文化与伦理是生活的核心与灵魂,文化与伦理建设要面向生活、民众与实践,美好生活必然依靠文化来塑造、伦理来引领。文化、价值观、道德不仅对我们每个人生个体的生活,而且对民族、国家全体的美好生活具有塑造引领作用,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只有坚持文化自信与伦理觉悟,人民才会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力量,民族才会有希望。

四. 三生伦理与三生文化、三生文明相辅相成

1. 三生文化塑造三生伦理道德

三生的“生活”就是生命的存在以及为了保证生命存在与价值而展开的人生活动,谋生就是谋取生命的存在,即三生的“生存”,人要保证三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区分人的生活和动物的“生存”是生活的“意义、价值、观念、方式”等精神性、文化性的要素。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活,文化即人生,根据人生当中分别面对的“物、人、心三世界”,将人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的”,亦可说是“自然的”人生,或“经济的”人生。一切衣、食、住、行,较多隶属于物质方面者,均归此类。第二是社会的人生。这是一种大群人生,也可以称作政治的或集团的人生,关乎人的社会性行为和事业。第三是精神的、心灵的人生。属于观念的、理性的、趣味的,如宗教人生、道德人生、文学人生、艺术人生等皆是。人生的这三个层面对应文化满足人的不同的发展需求,构成了物质、社会、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文化结构的体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不断地融合中外古今的文化资源,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三生就是一种融合的体现。一个无文化之根的民族,其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乃至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都可能被强势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所代替。人类世界和谐的和(即口吃粟),是“民以食为天”,人人有饭吃;近代以来,人类对宇宙自然征服,人与自然的冲突尖锐。人与宇宙自然应该建构道德的伦理规范,在自然、环境、生态伦理中,规范人类行为,建构天人合一的自然天地。

2. 三生伦德与三生文化一脉相承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德型文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关注个人修身,强调整体至上,主张用道德协调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中国传统耕育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建设富强国家、公平社会和美好中国,道德建设应放在重要位置。挖掘传统,尊重自然、继承精华,创新发展。生活离不开文化,文化塑造了生活。文化总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观念。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条件下,我们不拒斥一切工业文明成果,在体验美好生活的同时吸取一切工业文明的精华,以此塑造引领我们的生活。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凝聚,民族认同主要来自于文化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以其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力、凝聚力,对社会生活发挥着整合、指导、凝聚的作用。目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与现代转换问题,三生文化是在传承和融合、创新中发展,建立自我认知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文化。正直宽容、团结友善美德与我们现代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善待他人,谦恭庄重、宽厚和气、互助友爱,善待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地球,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培育现代社会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及同情弱者、扶危济困的社会心态。

3. 三生伦德是农耕伦德、耕育伦德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社会的转变,面对健康、教育、饮食等问题,耕育伦德借鉴古今中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保育与价值观念,建立农业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的伦德保障系统,实现农业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伦德是生态保育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创新实践,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理性行为,以维系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促进农业生态和谐发展。

文化不仅塑造了生活,而且具有传递文明、规范人的行为、教化个体、凝聚社会的功能。文化所体现的就是历史积淀下来并被特定社会群体所共同认可、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先在性和指导约束性。耕育文明、耕育文化传统精粹基因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国家符号。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基础。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经得起所有人的考问和认同。世界上人人平等,尊重自然、顺应环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重建人类互敬互爱、互信互助,这也是耕育文化坚持不变的信念。

000

 五 . 传承三生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

中国优秀的传统伦德,有爱国主义、人格价值、人际和谐、社会责任四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耕育伦德规范中独特的修身正己之道、和睦治家之道和治国安邦之道,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传统思想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一致,保护地球母亲、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减少或者避免自然天灾人祸,造福于人类自身。

 六 . 传承耕育伦德、守护三生伦理、建设和谐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伦德教育。构筑伦德教育的完整体系,要办好教育,使人伦关系得到协调,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从来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耕育伦德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弘扬优秀的伦德文化,借鉴传统的道德教育,对于加强当前的伦德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人类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