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 赋能我们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2020年06月03日 19:53|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带一路”倡议 赋能我们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 张兴赢

人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民心相通是一切工作的基石,也是重中之重。要实现民心相通,就要从百姓民生的福祉入手。

全力推动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气象与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都息息相关。气象卫星全球观测能力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利器,作为自然灾害监测的高科技的手段,当前世界气象卫星美国、欧洲和中国三辆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气象卫星技术。如何更好地利用我国的气象卫星高科技产品服务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百姓民生,能让当地的人民切身体会到中国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身的生活和福祉真真实实地发生联系,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中国气象局将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行动,作为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并且与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印发了《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行动方案(2019—2023年)》。一年多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对标国际社会对风云气象卫星的服务需求,主动找差距、抓落实,全力以赴推进风云气象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调整优化风云气象卫星全球布局。针对全球气象卫星对印度洋观测不足,调整我国风云二号H星,将该卫星从东经94.5度的静止轨道漂移到东经79度,实现了对印度洋、西亚、北非等地区更好的观测覆盖,着力弥补这些地区多山地、海洋等无人区,气象观测盲点多的短板。

实施风云卫星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国际注册用户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等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进行5~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并将制作的图像和定量产品提供给申请国家,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深化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合作机制,一年多来越来越多国家就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和共享合作达成共识。中国气象局与国家航天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了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协定。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和共享应用被列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等国“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完善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培训平台。2018-2019年期间举办了四期“一带一路”国家风云气象卫星产品应用国际培训班,为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93位气象专家提供了培训,并且建立了远程视频会商平台,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远程视频会商交流,指导他们如何使用中国的气象卫星数据。2019年11月,中国气象局、国家航天局在海南联合举办了首届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60多位国际用户参会。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通过天地一体化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向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资料和产品,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实时接收风云气象卫星数据,24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直收站,27个国家已经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用户,30个国家通过数据绿色通道快速获取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在应对台风“山竹”、“玉兔”和“伊带”的过程中,为越南、菲律宾、莫桑比克等国台风灾害启动中国气象卫星应急保障机制,得到外方来函感谢。

不仅要援助设施,还要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

作为我国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工作的参与者,从我自身的岗位工作经历,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这个大家庭搭建了连接命运共同体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让世界各国的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共同守护人类的美好生活。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走出国门,服务国际社会,加大与各国的政策沟通,积极推动设施联通,确保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实现了民心相通,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充分发挥基建强国的优势,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国际社会作了很多贡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的欢迎和点赞,但是随着倡议深入地实施,各国对我们在“软件”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比如:我们气象服务在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民生服务的时候,前期提供了各种地面气象探测设备、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站和其他相关的硬件,帮助这些国家更好地获取“天-空-地”一体化的三维立体气象观测数据,提高对灾害的监测能力。但是仅仅帮助他们获得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如何使用数据、挖掘数据、从数据加工成防灾减灾的政府决策产品方面提供更多的“软件”的帮助,包括:适应当地语言的数据处理计算机软件、气象数据科学分析方法、设备运转的长期维护和跟踪、气象科学人才的培训和培养等。让这些援建的设施真正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效益,成为当地工作和生活所必须依赖的重要工具。

只有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才是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现实素材。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方针切实造福于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有力回击西方社会的质疑,要团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鼓励“一带一路”倡议中实实在在享受到中国发展红利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多发声,在国际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优势。

善用“一带一路”机遇吸引国际人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短期来看,作为世界工厂,我们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为世界各国输出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从长期看,由于产品的国际化,我们必须生产出高质量和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此次疫情期间出现的一些产品质量风波就体现了这一点。这对我们产品生产和供应链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建设更加国际化的产品生产和供应链对标国际社会的需求,不断扩大世界的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短期内使得国际市场需求锐减,会很大程度影响短期经济的增长;长期看由于疫情造成的各国防疫物资供应紧缺,有可能一部分国家在疫情之后会加大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对中国的国际市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在疫情应对中的积极作为,以及在全球疫情应对中我们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会进一步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世界更多国家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对我们后续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无疑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善用“一带一路”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当前我国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吸引了全世界的高端人才为他们的社会发展作贡献,而中国一直都是自力更生。新时期应该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创造更多可以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广纳贤士,吸引天下英才为中国崛起作贡献,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建设新时代知识密集型的社会。

委员名片:

张兴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指挥助理。

长期活跃于卫星地球观测国际舞台并致力于大气成分遥感探测及其在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前沿领域的研究。作为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领导小组成员和技术协调小组组长,积极参与推动我国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迄今主持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