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让知识像“空气”:免费而珍贵

政协委员“建议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下载对国内用户免费”上热搜,获公众一致点赞

2020年06月08日 09:21 | 作者: 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知网(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在初期发展时,由于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其产业化运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其影响力不断增强,出现了收费贵、行业垄断等方面的诟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交提案建议,把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知网的论文浏览和下载功能可供国内用户免费使用,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等可继续收费。该提案经媒体报道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一时成为热议焦点,获得许多高校师生点赞,甚至有人喊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话来。

倪闽景委员为什么要提这个提案?大家为何纷纷点赞?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提案背后的故事:使用知网的中学生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进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探究和科学探究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倪闽景告诉记者,他在工作中发现,中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经常要针对某一内容寻找学术方面的资料,期刊是很重要的内容来源之一,所以中学生使用知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和大学生不同,很多高校都与知网签订了合同,购买文献数据库,不少高校师生可以免费浏览、下载知网上的内容,而中学基本不会这么做,所以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在这方面产生很多费用。例如学生搜索到一个相关资料,还没看多少内容就要付费,这个内容到底是不是我需要的?对我的研究有用么?这些问题只有在学生付钱之后才能清楚。往往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要在知网上浏览、下载的文件数量都不少,累计的花费也越来越高。

作为知网多年的老用户,倪闽景同样也有这样的体验,甚至想要在知网上查看、下载自己的作品居然也要付费。知网拥有庞大的中文期刊数据库,想要在其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却困难且昂贵。“最珍贵的往往是免费的,比如空气。而知识是现代社会的空气。知识获取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倪闽景说,在对获取知识的思考中,一件提案逐渐形成。

这件提案公开之后,不仅网友们反响热烈,倪闽景也与其他委员、同事进行了讨论,不断补充新的想法和建议。倪闽景也考虑到,从企业的角度看,要求知网“免费”不太现实,可以考虑将知网一般论文的浏览和下载功能纳入到国家图书系统,让人们在网上搜索文献资料如同去图书馆借书一样免费、便捷,由政府承担相应的费用。其次,知网目前垄断的特点非常明显,应该从“知识的搬运工”向“知识的加工者”转型。出版社、作者收不到知网的报酬,而高校等机构每年都要向知网交纳高额费用购买文献数据库,这笔钱的数目还在每年上涨,去年70万元,今年也许就涨到85万元了。对知识的垄断极易造成用户获取知识的成本不断增加,而知网完全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进行转型,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营收模式,例如搜索精准化,一名中学生与一名科研工作者搜索同一词条,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水平和搜索目的呈现精准的搜索内容,过滤对用户无用的信息。

倪闽景认为,不论是学生、教师、科研学者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能够便捷、高效地获取高质的知识,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十倍乃至百倍的益处。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便捷,有利于营造高质量的阅读环境,进而促进创新性国家的建设。

学者呼应:应该有计划、有批次地让知识“免费”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知网仅仅花费少量金钱甚至不花钱就从出版社等渠道获得了作者的作品,这一点对每个学术论文的作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非常认同这件提案的内容,她从创作者的角度分析,学术论文的创作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大,而作品的电子版权却轻易被知网收入数据库并拿来持续盈利,很多作者本身不仅没有收到知网的付费,甚至查看自己的文章也要花钱,这实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知网为人诟病的垄断特性早在多年前就被人提出,国内许多高校、研究机构都与知网签订了购买文献数据库的协议,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资金巨大,而知网坐拥如此庞大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却多年来没有什么技术上的进步,凭借着逐年上涨的年费“躺着赚钱”。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在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一方面要求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教育经费同样如此;另一方面中国的知识创新步伐更要加快。王润泽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知网应该逐步地、有计划地、有批次地降低人们的使用费用,让知识能够真正为需要的人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上班一族:赞同知识付费,但更想用在刀刃上

作为上班族,没有了校园网的“福利”加持,想要在知网上查阅一些资料有点麻烦。王子轩(化名)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新媒体编辑一职,平时因为工作需要经常查阅资料编辑稿件,往往完成一篇稿子要浏览下载几篇到十几篇资料,很多都要购买后看完才知道内容是否有用,而有的资料只有其中某两句有用,这么算下来一篇文章的成本也不低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王子轩和同事们都选择直接网购包月或者包年的知网账号来浏览、下载文献资料,这些账号便宜的每个月只要10元左右,“不过有的用着用着就失效了,我和同事经常互相登陆。有时候失效了就再买,反正钱也不多。”王子轩也在计划,向公司行政部门建议,由公司来负责他们完成工作查阅资料产生的费用。

对王子轩和同事来说,花销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为知识付费完全没问题,前提是付的费能让作者也获利。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知网上查阅资料的效率实在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浏览需要付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检索关键词总是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如果能有更精准的搜索方法,王子轩表示更愿意在这上面花钱。

网友:支持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公立文献订阅平台

这件提案的出现让网友们也活跃了起来,其中不乏建设性的建议。知乎网友“龙草”是一名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他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知网及其现状。

龙草认为目前国内的科研出版集团太多、太杂,版权过于分散,是导致出现知网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的原因之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各个小出版社让渡一部分全文的使用权和发布权,换来知网的运营分成。在公立背景和跨学科两重优势下,占据了垄断地位的知网不应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继续下去。

“我认为要知网完全免费很难,国外的出版集团也是要赚钱的,整个平台的维护费用是一大笔开销。”龙草认同提案中逐步开放知网浏览、下载的建议,“可以先开放阅读权,同时继续对文章版权收费。知网也应该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高质付费项目,例如查重可以收费,但是以目前的服务来看,要么降价要么提高服务质量。”

因为高校通常都与知网签订了合同直接购买数据库,这件提案对于像龙草这样的科研人员实际上影响不大,学校可以省下一笔开支,真正影响到的是社会上需要科研文献的人群,如医院、企业、中小学,龙草表示也很期待能有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公立文献订阅平台,同时他也提供了一个建议,可以参考美国的现行做法,由各学科学会组织出版联盟。

本报实习记者 赵爽
2020-06-08期07版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知网 知识 免费 提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