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公卫人才,如何人尽其才

2020年06月09日 17:04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最近,一则复旦博士年收入的新闻走红网络。新闻来源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何琳的一段发言。

原来,何琳所在单位2018年流失了一位复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毕业的博士——作为40岁的副主任医师,全年收入只有8.2万元。有网友感叹:干一年不如网红一场直播。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疾控人才流失并不新鲜。何琳统计过,2015—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累计辞职、调出262人。调出人员中,40岁及以下占86.3%,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为主,达到了88.2%,其中博士达到了33.7%;去向主要是医药相关企业、医院、高校等单位。导致这些人才出走原因或许很多,其间可能包括个人偶然因素,但疾控单位地位不高、待遇不高的确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要问疾控为何不受重视,还得从人们的日常观念开始琢磨。对待个人健康,社会公众层面一直固守“重治轻防”逻辑,得病了去医院天经地义,殊不知疾控机构介入日常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结果就出现“公立医院门庭若市,疾控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

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执业医师中,公卫医师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应对疫情,公共卫生、病毒学、疫情防治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没有突发传染病的日常情形下,研究如何找到病毒传染源、疾病分布状况、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的数据制定出相应控制举措,更是防患于未然的重中之重。不仅传染病,各类慢性疾病的防控与科普医学和健康知识,也属于公卫职责。

可以说,一方面,公共卫生分支广泛、包罗万象,基础医学、生物统计、卫生管理等尽皆囊括,另一方面,待遇和职能存在割裂和不对称,因而公卫机构人心浮动、不受重视也就不难理解。

改变这种状态,当下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破解“重治轻防”顽疾,加快医防融合,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治病是亡羊补牢,预防是未雨绸缪。如何从源头预防和切断疾病,理应成为所有重视健康的中国人思考的问题。对公卫机构、公卫医师而言,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也是理所当然。


编辑:刘畅

关键词:公卫 疾控 健康 何人 预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