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河洛古国”发现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考古专家振奋

2020年06月11日 17:01 |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今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等专家,确认其是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洛古国”挖掘中,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河洛古国”挖掘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发现了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在F12房基的祭祀基址中,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还有一副面向南的完整麋鹿骨架,它的位置刚好在北斗九星的上端。

古代人以雄麋象征帝王,以“逐鹿中原”譬喻争夺王位。把北斗九星和象征权贵地位的麋鹿用做祭祀奠基,表明双槐树人已经有天命王权的概念。

在黄河流域,“河洛古国”中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并不是孤例,山东也有几处北斗星天文遗址。比如,东汉早期的长清孝堂山石祠,壁画上就有北斗七星图;东汉中期,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上,有北斗七星造型的车子;东汉晚期,滕州三角形画像石,也有北斗星的图案。

“河洛古国”发现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后,专家们很是振奋,认为此地不排除是黄帝时期行政中心的可能。是什么让专家们作出这样的推断?北斗星,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北斗星,帝王之星

北斗七星,有时也叫做北斗九星。根据上古时代人的观测,北斗七星其实还有二颗附域的小星,加起来一共是九颗星,只不过七颗明亮的星能够很容易地看到。

先秦时代典籍中记载:北斗九星,七见二隐。唐朝以前,流行的奇门遁甲中有九宫八卦的说法,其中的九宫为天蓬(贪狼星)、天芮(巨门星)、天冲(禄存星)、天辅(文曲星)、天禽(廉真星)、天心(武曲星)、天柱(破军星)、天任(左辅星)、天英(右弼星),即为北斗九星。

《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绕。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孔子这句话,其实点明了北极星的“帝王之星”特征。“河洛古国”出土的模拟北斗九星建造的遗迹,被专家们认定为四五千年前高等贵族用北斗九星来神话自己,向族群宣誓权力掌控的象征。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朱磊所著《从考古资料看秦汉时期的北斗信仰》认为,北斗信仰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宗教信仰,其萌芽于殷周时期。商代的卜辞中保留有殷人拜祭北斗的记录,是为时人存在北斗信仰的有力证据。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共出土了5个彩绘漆箱,分别绘有天象、神树、瑞兽、仙人及几何图案。其中的天象图中“斗”字居中统御二十八宿,青龙、白虎分居左右。表明曾侯希望魂归斗极的终极愿望。此外,在周代,北斗已经作为王权的象征为周天子所垄断使用权。

秦汉时期是北斗信仰全面发展并且走向成熟的时期。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宫书中称:北斗为帝车之象。北斗被视为帝车,作为天帝的御辇,北斗因其标识性强的特点经常充当天帝的标志。美国汉学家班大为认为“帝”是天象星图,即公元前2150年前后北天极位置的星图。

《周易》里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洛古国”的所在,正好就是伊洛汇流入黄的地方。《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因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发现,“河洛古国”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源起,因此不排除是黄帝时期行政中心的可能。

点击进入下一页

嘉祥武梁祠中前石室屋顶前坡西段后壁上刻画的一个巨大的北斗。

古代北斗星的用处

在《从考古资料看秦汉时期的北斗信仰》中,朱磊将北斗七星在古代的用处,主要概括为三种:一是厌胜器。“厌胜”是古时方士所行之通神降鬼、厌劾祈禳巫术,通常以诅咒、画符或使用法物等方式来祓禳邪物、制服恶人、除灾降福、以求吉利。厌就是压的意思,所以通常又把“厌胜”称作“压胜”。《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利用北斗“厌胜”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可见,在王莽的观念中,北斗具备厌胜禳灾的神奇能力。

山东滕州三角形画像石上的北斗七星,被认为有“厌胜,辟兵”的作用,其斗口冲下,斗魁下为相互交叉的斧头与环首刀。在斗柄上站立一老者,右下方立一鸟衔鱼,顶部还有一条大鱼,鱼头部上方刻有两圆形物体,似为星宿。

二是天象图。许多汉墓墓顶都绘有天象图,照理北斗遗迹最可能出现在这些天象图中。但统计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大部分墓顶的天象图中并没出现北斗。仅有少数壁画墓及画像石(砖)墓的墓室顶部,以及棺的盖板之上发现有北斗图案。

画像石(砖)墓多出现在河南南阳、山东、四川等非政治中心郡县,虽然有的墓葬墓顶天象图中出现了北斗,其位置也并不突出,似乎有意回避。据《春秋佐助期》载:“天子法斗,诸侯应宿。”朱磊推测,和周代相类似,西汉时期北斗文化已作为王权的象征而被皇族所垄断。

东汉早期的长清孝堂山石祠,此处记者曾到现场观看,其壁画上有北极星图案,被认为是单纯天界象征,其图一端刻一日,另一端刻一月,日月之两侧外端刻有南斗与北斗,北斗七星于月外之侧,形如勺,南斗六星于日外之侧。

三是星占与分野。在汉代占星学中,北斗是最为重要的标准星。在古代,日、月、北斗是星占中最为重要的天象,其中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尤为关键。《荆州占》载:“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第二星不明,大司农非其人也: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第四星不明,光禄非其人也:第五星不明,鸿胪非其人也;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第七星不明,执金吾非其人也。”

在风水术数里有北斗七星的说法,即观测北斗七星的不同位置、明暗情况可判断国运和人之命脉。在《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在五丈原观测北斗七星可知自己命在旦夕,而司马懿观测北斗七星也能预测到诸葛亮之死。

点击进入下一页

滕州出土的三角形北斗画像石。石上刻北斗,顶部出现一条大鱼。

墓祠中的“北斗星”

在古代生活中,北斗星的使用被皇权垄断,意味着老百姓很难使用北斗星图案。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1957年考古打开明定陵的地下玄宫后,人们发现万历皇帝朱翊钧采用“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的怪异姿势,后来,北京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王秀玲女士揭开了葬式之谜,她大胆推断出明代帝王均为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

这就说明,“北斗星”图案的使用,属于帝王家,生前用,死后还用。可以推测,古代老百姓使用“北斗星”图案,是受到限制的。但皇权喜欢的,往往会被官吏和民间模仿。

山东嘉祥武氏祠就是如此。武氏祠是东汉中期修建的,图中的北斗七星,前四星组成车舆,后四星组成车辕,天帝坐在北斗“帝星”上发号施令,众仙官对其参拜行礼。根据碑文记载,武氏祠出仕为官者四人,是显赫一方的贵族。

古代墓穴里的“北斗星”图案很早就有。1987年5月,濮阳西水坡发现了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1990年,遗址还在发掘之中,消息传来墓中有蚌龙、蚌虎的图像,中国天文考古学第一人冯时,当时刚过31岁,他断定那平行的二胫骨与蚌塑三角形的图像,正是北斗星!他在《文物》第3期发表《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论述了确认北斗星的理由:自然界中北斗星的斗杓(斗柄)是指向东宫苍龙七宿中的龙角(即角宿。东宫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把这七宿所在位置连线后,正是甲骨文、金文的“龙”字,这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原因所在,原来“龙”字本身就是一幅星象图。

在古代民间,人们把“北斗七星”当成黑夜里的引路星,所以,会在死者棺内底板的四周各放置一枚硬币,中间排放三枚硬币,共为七枚硬币。这七枚硬币象征着“北斗七星”,其寓意就是要指引逝者沿着“北斗七星”方向升天。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北斗 北斗七星 北斗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