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把公益性大写在医卫事业旗帜上

2020年06月17日 16:54 | 作者:谭劲松 崔华前 翁攀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倒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而且警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医院公有制公益性主体地位。医院改革事关千家万户,牵动民生民意。任何改革举措的酝酿和出台都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

医院改革要警惕私有化市场化陷阱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证明,公立医院是战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坚强后盾。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与湖北、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战疫情,公立医院发挥了主力军的中流砥柱作用,4.2万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均来自公立医院。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最美逆行者、抗疫功臣、国家英雄。没有公立医院作坚强后盾,很难想象此次抗疫战能取得如此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要求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卫生领域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否则,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无法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甚至连所需的“兵马”“粮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齐。从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现在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次又一次事件证明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得靠公立医院。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医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医院私有化的重要后果是从制度设计上造成穷富之间、城乡乡村之间严重的医疗服务两极分化,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落后地区的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优质而费用较高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甚至连普通的病也看不起。只有坚持医院公有制和公益为主体,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医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

医疗改革要有利于维护医院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公益性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免费提供核酸检测,而且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一律实行免费治疗。这既是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民的责任与承诺,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做大公立医院,首先要扩大公立医院数量,健全完善公立医院体系,切实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建议县市视人口规模建设3~5所公立医院,其中一所中医医院并配一定数量的中医类医务人员;大中城市要确保医疗资源85%以上归公立医院拥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设立公立医院建设专项支出,确保公立医院扩建、发展与维护所必需。

做优公立医院,还要在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把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输送到公立医院,尤其要确保乡镇、街道社区医院或卫生院有一定数量的正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全科医生。国家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善待医护人员的社会风尚,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光荣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各级政府要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福利待遇,为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晋升职称,进修、培训、实习创造条件,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的优秀管理队伍,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做大做优做强公立医院要以医护人员稳定编制作保障。公立医院是重要的公益性国有资产,医护人员是国家维护人民生命财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如同军队是国家安全保障一样重要。这次援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舍生忘死,慷慨奔赴一线,但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编制都没有。呼吁全国向广东学习,迅速开辟“绿色通道”,为尚未在编的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办理编制。

(谭劲松: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崔华前: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翁攀峰: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博士。)


编辑:刘畅

关键词:公立医院 公益 医疗 医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