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司莫拉”起航再出发

2020年06月22日 11:03 | 作者:吕金平 李茜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司莫拉”,在佤语中意思为幸福的地方。

6月5日下午,记者到保山市所辖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场夏雨刚过,洁净的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味,树木郁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今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记者随同腾冲市政协委员,回访总书记关注的那些人和事。

“精气神越来越足”

走进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声鼎沸。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到这里参观考察。如今,包括陈列馆在内的整个司莫拉佤族村,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必来的网红打卡地。

1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敲过的木鼓。”腾冲市政协委员赵家芬是该村村民,是典型的佤族妇女。她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来时,该木鼓位于广场上,总书记亲自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保护好木鼓,将其移至陈列馆内。游客们都想沾沾喜气,来到此处都要去敲打三声。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参观了陈列馆,对佤族传统文化做了深入细致了解,并对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肯定。”腾冲市政协委员、清水乡党委副书记徐丽介绍。

“这张照片就是我拍摄的,当时我还在市文联工作,照片反映了当时村里的现状。”在一组新旧照片对比图前,腾冲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解宏伟指着图片介绍。

3

通过照片对比发现,近年来,村里的道路等交通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徐丽介绍,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近年来,村里铺上了火山石硬化的道路,重新翻修了公厕、卫生室等,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司莫拉佤族村成功申报为3A级景区,整个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硬件变化只是其中一方面,变化最大的还有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大家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徐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有力地激发起村民们感恩奋进的澎湃热情,激荡起同心筑梦的硬核力量。如今大家信心百倍,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游客的增多,村民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下决心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迈向幸福生活的强大动力。

“样样好卖”供不应求

离开陈列馆,记者来到司莫拉佤族村小卖部,小卖部位于陈列馆出门右手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入小卖部了解年货供应情况。

“欢迎光临样样好卖,收款25元。”“欢迎光临样样好卖,收款90元。”“欢迎光临样样好卖,收款185元。”

4

走进小卖部,66岁的老板赵家海正在忙着给游客们翻找各种售卖物品,他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微信收款声,背后折射着货物确实“样样好卖”。

赵家海手抱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卖部调研时的照片,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当时的场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总书记会到我家的小卖部来,当时总书记询问我生意是否可以?货物销量如何?每年有多少利润?我都逐一作了回答。总书记离开时,还特别祝福我生意兴隆。”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到来时的情景,他激动不已。

赵家海介绍,以前,小卖部每天营业额仅有100多元,现在每天都不低于300元,好的时候销售额可以达到600多元。”赵家海介绍,随着外地游客的增多,销售货物种类越来越多,如今,小卖部每月净利润可以保持在2500元以上。

5

随行的徐丽介绍,赵家海的收入不止于此,在市驻村办、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村里完善了激励机制,选定赵家海家小卖部作为“爱心脱贫超市”,群众平时通过各种考核获得的积分,可以直接拿到小卖部换取物品,赵家海再拿着积分,到村上兑换现金,今年已经兑换9000多元。预计今年换取的物品价值在3万元以上,折算下来,他家每年也有几千元利润,加上小卖部的收入,每年至少也有几万元收入,家庭实现脱贫致富,不再是梦想。

“祝您生意兴隆,样样好卖,日子越过越红火。”离开时,委员们为赵家海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大米粑粑”甜到心里

“我做梦也想不到,习近平总书记会到我家,关心我们的生活,细致到住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孩子学费怎么办。”随后,记者来到村民李发顺家,这个44岁的佤族汉子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家的场景,仍激动万分,“我们全家心里一直感到热乎乎的,太激动了,太幸福了!”

走进李发顺家,位处客厅正中央的电视机,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家考察的那段新闻联播。他指着电视向记者介绍,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时,共停留了半个多小时,一一察看自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了解居住环境。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和他聊起家常,详细询问家庭的脱贫情况。

6

李发顺介绍,自己曾因发生车祸治病致贫,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为了还债,以及供两个娃娃上学,前几年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康复后的李发顺则在家里制作大米粑粑、养殖生猪等,逐渐摆脱了贫困。

“现在媳妇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里忙着制作大米粑粑。”李发顺介绍,大米粑粑是当地的节日传统食品,习近平总书记来时,曾在院子里和他们家一起制作大米粑粑。现在,来家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来了都要买几个大米粑粑尝尝,每天仅大米粑粑售卖就可以收入300多元。

李发顺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现场做了两个印上“福”和“囍”的大米粑粑。总书记离开后,家里把珍贵的合影照片挂在了墙上,把两个大米粑粑收藏了起来,一家人心里充满着大米粑粑的甜蜜。

“如今,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好两个孩子。”李发顺表示,他们始终铆足了劲地干,因为两个孩子是他们的希望、拼搏的动力。女儿如今已是北方民族大学的学生,儿子在腾冲一中就读高三。两个孩子曾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一个想读研将来报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一个想报考军校立志从军报国。

两个孩子同时上学是否会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一家人还有没有返贫的隐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李发顺家关注的重点。李发顺说,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算了一笔账,读高中的儿子每年能得到包括国家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各项补贴,共7900元左右。读大学的女儿能得到包括助学金、学费奖励等8000元左右的补贴,还能得到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这些政策基本上保障了两个孩子上学和生活花销,家里负担轻了,孩子们也能心无旁骛地学习。

“发愤图强兴家业,奋勇拼搏奔小康”,横批“自强不息”。李发顺家中堂的这副对联,最好地诠释了包括他们一家在内的司莫拉村民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时代精神。离开他家时,这副对联显得格外耀眼。

阿佤人民唱新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结束离开莫拉佤族村时,乡亲们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簇拥着习近平总书记走出村口,歌声笑声在村寨久久回荡。新华社记者将这温暖的一幕,用相机永远定格下来。腾冲市政协委员、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全小学校长尹启宗特意下载了照片,保留在手机中。

“当时,簇拥着习近平总书记走出村口的乡亲,其中包括了我们学校的51名学生。”尹启宗拿着手机向记者介绍,“你看,站在总书记右手边的那个学生,就是我儿子尹兴腾。”

尹兴腾写下了这难忘的一幕:送别时,习爷爷与我们一同唱起了《阿佤人民唱新歌》,我兴奋得摸了摸习爷爷的手,感觉习爷爷的手温暖、宽厚,就像一缕春风温暖了我的小手。“习爷爷能在百忙之中到边远的司莫拉小村庄,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自豪。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不辜负习爷爷此行对我们的关心。”

“为更好的激励学生,学校决定和保山市、腾冲市档案局、档案馆以及关工委联合搞一次‘梦想储蓄活动’。”尹启宗表示,学校发动学生给多年以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这封信将由市档案馆保存,等学生们长大后,再来开启信函,看看当年的梦想实现了没有。“这是我们学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一个细节,相信这一行为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更好地成长。”尹启宗表示。

“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哎哎哎,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离开村里时,几个委员再次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歌词中的描述,正好映射着身后美丽的司莫拉佤族村,道路越走越宽阔。

“司莫拉”,扬帆起航再出发。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总书记 习近平 介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