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全国政协民宗委召开“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网络视频调研会议

脱贫摘帽后,特色产业仍要大发展

2020年06月22日 11:20 | 作者:毛立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111

2222

全国政协民宗委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网络视频调研会议现场 汪晨 摄

“2018年,临夏县大力推广‘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高原夏菜带贫益贫模式,建成高原夏菜种植基地11个、连片种植3万亩。我们村积极响应,先后集中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红根葱、西兰花等高原夏菜产业,带动全村及周边2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增收。”6月16日下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网络视频调研会议,主题是“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民宗委副主任全哲洙主持会议,副主任杨小波(驻会)、罗黎明及调研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在甘肃省、重庆市及四川省凉山州政协机关设分会场。此时,大屏幕上,年轻干练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尹集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何玉龙正在向调研组介绍该村党支部如何带领群众发展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

“下一步你们对推动高原夏菜品牌化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听了何玉龙的介绍后,全哲洙饶有兴趣地问道。

何玉龙回答:“发展扶贫产业最难的是创立独有品牌。接下来,我们将从标准化入手,推动高原夏菜从传统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逐步达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何玉龙同时建议,国家层面协调相关机构对高原夏菜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蔬菜品牌认证,并把新寨村、临夏县列入高原夏菜原产地保护名录,帮助宣传和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助推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疫情又增加了新的困难。为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全国政协民宗委围绕“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一专题组织安排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此次视频会议是本专题系列调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委托甘肃省、重庆市、四川省凉山州政协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座谈会了解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听取地方政协、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特色产业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立足点。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论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17个县已摘帽,剩余东乡县和临夏县预计今年如期摘帽。”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首先向大家介绍甘肃的情况。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难中之难。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凉山彝区腹地视察,看望基层干部群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如今,凉山州的产业扶贫情况怎样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王阿呷介绍说:“凉山州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努力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改变千百年来落后生产耕作方式的一场革命,全州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364万亩,种养大户突破10万户、家庭农场6708个、农民合作社7473个,凉山苦荞、葡萄、果桑、苹果、石榴、烤烟、脐橙、蚕茧丝、青花椒等全国驰名,5年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如期脱贫摘帽胜利在望。”

“重庆是唯一辖民族自治县的直辖市,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7月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个民族县和参照民族地区管理的黔江区已全部摘帽。”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介绍说。

相比而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突出一个“特”字。谈到当地的特色产业,大屏幕上,来自基层县、乡、村、龙头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如数家珍。

“针线活变成好产业”“小作坊创造大收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王林平介绍,受传统思想和家庭实际的影响,很多妇女都不愿外出务工,农闲时大多在家忙着做“针线活”。为了能将“针线活”变成富民“产业”,镇村组织探索出“党组织+公司+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群众”的“六方联动”运营体系。贫困绣娘组建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切实提高了收入。教场村是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镇村组织动员铜器铸造能人贾双龙组建了铜器加工企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带动脱贫98户413人。2019年,公司为贫困群众发放入股分红资金19.4万元,发放劳务工资43.8万元。

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远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羽桐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远达集团通过发展藜麦特色产业,助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今年,集团在甘肃省内带动种植藜麦11.6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与合作社农户签约种植订单8万余亩,发放价值800余万元的种子,仅天祝县带动农户2.4万户9万多人从事藜麦种植产业。同时,发挥中国西部藜麦联盟作用,联合内蒙古、青海、四川等地发展藜麦扶贫产业。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党委书记克惹伍沙介绍说,四开乡按照“高山发展养殖业,二半山发展种植业,坝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梯次发展布局,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了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头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5000亩大红袍花椒基地,林下生态鸡养殖场,中华蜂养殖场,唯品会彝绣合作创业基地等,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0余万元。

“石柱县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和全球最大莼菜生产基地。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亲临石柱调研,对中益乡华溪村黄精等扶贫产业给予充分肯定。”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副县长谭燕子说。

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视频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三变”这个词,引起调研组的关注。

所谓的“三变”,即资源变股资、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何玉龙认为,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可以把更多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培育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提高效率,促进多元增收,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效果不好的问题。

谭燕子说,重庆市级深度贫困乡中益乡华溪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集体收入166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今年该县新增28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

作为企业家,刘羽桐总结的“三变”更是有所创新。她所在的企业采取“三变模式”实现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一是企业在流转土地示范种植藜麦,提高农牧民土地收益,农牧民通过参与种植加工变身加工产业工人;二是借鉴企业示范经验,一部分农牧民在自己的承包地用科技手段种植藜麦,变成特色产业农民;三是部分农牧民将自家的庭院改造成农家乐从事旅游接待,变成第三产业从业者,并从中受益脱贫。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各方关心支持

尽管发展特色产业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但从各地调研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主体不够强势,发展资金短板突出。”郝远说,甘肃全省民族地区有龙头企业254家,其中国家级仅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11家;奶制品、肉制品等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他建议:出台国家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对接国家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化、差异化、区域化原则,统筹民族地区产业布局,多业并举,凸显特色。摘帽后,将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重心向产业发展倾斜,按2020年底资金规模每年增加10%。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政协主席张琪谈到,由于县级财力有限,自身难以出台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无法吸引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致使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不完整、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希望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到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王林平建议,加大对农牧村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小产业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和项目资金的奖补投入,从小育大,百花齐放,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一家企业的力量有限,只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扶贫带动面才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刘羽桐建议,大力发展藜麦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她希望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让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藜麦扶贫产业之中,把藜麦产业做强做大,成为高海拔地区脱贫的支柱产业。对在民族地区发展藜麦特色扶贫产业的企业给予特殊的金融支持,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王阿呷同样希望,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她建议延续和保持“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实行会费减半的优惠”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到凉山投资兴业,帮助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凉山作为新兴特色林下中药材种植、采集、研发、加工基地,给予特殊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克惹伍沙直言,乡村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可持续发展难度大。“比如,我乡种植的反季节草莓,虽然口感不错,但在品相、包装上与外地草莓有较大差距,销售渠道不广,鲜果运输困难。现在农村人口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资本积累少,缺乏再投入生产必要的基本资金,也缺乏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因此,他建议:加大各类投入力度,脱贫摘帽后项目不减,投入不减;继续推行消费扶贫各项政策,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加强农业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建立完善乡村农特产品价格、营销、保险等保护机制。

“县乡两级缺乏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技术人才支撑不足,制约产业发展。”王新强为此建议,扶持民族地区建立农产品研发平台。国家层面设立科研专项基金,支持科研机构投入民族地区产业链条研发。通过税费减免等鼓励企业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分产业成立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形成“国家科研团队+市级专家团队+县级技术队伍+乡镇农技队伍+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产业扶贫指导员”六级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化服务作用。

会议最后,全哲洙副主任说:“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全国政协民宗委将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立足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继续做好调研工作,继续搭建各类协商议政平台,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关注、积极参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产业 发展 脱贫 特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