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美育学”学科建立的前景和困难

2020年06月24日 17:15 | 来源:中国美术报
分享到: 

【编者按】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建议在“艺术学”门类中设立“美育学”学科。美育关乎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素质,并且在培养高端艺术人才、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塑造青年一代美好心灵、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育学科的建设在当下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而一个学科的设立,需要考虑学科架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如师资力量、学科考评、学生毕业去向等,本期时评特以“‘美育学’学科建立的前景和困难”为主题展开探讨。

刘悦笛:以“生活美育”引领美好生活

如果“对话教育模式”得以实现,不仅学校美育可以直接向生活世界开放,每个受到这种教育的人也会直接面对生活进行自我教育了。在进入社会、成立家庭后,每个学生乃至公民也能身兼美育的教师与学生的“双职”。“生活美育”强调的,并不是从教育者或者教育结构里学到什么,而是倾向于肯定,每个个体都能从当今的“艺术文化”与“审美文化”中获得审美的提升。“生活美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要经历终生学习的漫长过程的大美育。生活当中的每个人,究竟如何才能使生活美育贯彻终生呢?每个学生都要离开学校,有的人还可能失去家庭,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与“文化的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文化也几乎是相伴于人的一生而存在的。所以说,生活美育之所以强调它是终生教育,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由始至终的,审美作为生活的构成要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生活美育由此必定是一种毕生的教育。

许宁:美能不能被教出来

从目前来看,中国美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其本质还是围绕着艺术教育,只不过给它换了个包装而已。当然必须承认艺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要想推动美育教育,艺术不能作为主导课程。其一,因为现在艺术教育某些程度上已经是急功近利的,把美育教育构建在这样的艺术教育基础之上也容易变得功利。其二,回到西方美学的本质,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可见美的本质是人的思想,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依然是那些空洞艺术形式的话,美育教育也必然会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当中去。我理解的美育之路应该如同池塘中养鱼,池中的水如果是干净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那么池中之鱼也必然会变得生机勃勃。最重要的一点,在一切课程之前,我们要鼓励孩子敢于在思想上与众不同。同时,专业艺术院校课程中应该鼓励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而非单一的写实风格。另外,社会公共展示环境必须得到整体改善,社会整体展示环境中的作品符合美的规律,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的审美力。

吕少英:以文化人和以美育人

首先,作为美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建立“大美育”观,从多角度去正确理解和提升美育观念。“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不是简单的美学理论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也不只是德育或情感教育,它是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之中的精神教育。其次,构建高校美育课程的协同机制,强化并普及公共审美教育理念。一方面大力整合盘活校内外美育资源,建立和健全与高校的互动交流机制,多方面拓展美育路径。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相互协同、共享资源。充分挖掘各学科文化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在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审美观念的引导。最后,美育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教学模式。二要完善和提升课程教学体系,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转变为注重提升学生审美情操和心灵修养。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审美意识,增加美育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编辑:杨岚

关键词:美育 教育 学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