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四川资阳:贫困村插上产业“翅膀”飞入“致富路”

2020年06月30日 15:32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

资阳市不属于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2013年底,全市有贫困村32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万人。到2019年底,资阳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产业扶贫为资阳的贫困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年“三不通”(水、路、气)的穷山沟如今却开辟出一条条致富门路。全面脱贫的背后,贫困户实现了多个转变,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和获得感。成功“变脸”的同时,是对老有所养、业有所为,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有力回应,也是乡村发展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

6月28日,资阳市举办“决战脱贫攻坚 喜看小村巨变”全国网络媒体、大V资阳行活动。为期两天的活动,媒体嘉宾一同见证各区县贫困乡村发展的沧桑巨变。

安岳县长河源镇金堂村村民采摘青柠后装框

一颗小柠檬长成大产业

走进安岳县长河源镇金堂村,一片生机盎然的果树林映入眼帘,沿着宽敞整洁的机耕道走去,柑橘、柠檬、青花椒、蜂糖李、蔬菜等经济作物井井有条。看到有外地人走来,村民指着挂满果实的李树说,欢迎大家品尝我们的蜂糖李。

一段时间以来,该村有贫困户52户,112人,是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帮扶单位县柠都自来水公司捐赠超20万元为全村200余户群众安装了自来水,并每年免费对村民水井水进行水质检测,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脱贫后,该村在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四好村”。

“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村里的水、电、气、路,全部都通了,我们在家就能挣钱,去年我们种的冰糖李一斤能卖到80元呢!”68岁的严光珍高兴地说,“现在很多贫困户依靠种植、土地流转补偿、园区务工等多种方式,人均年收入基本都能过万。”

据第一书记邓政介绍,金堂村引进业主7个,流转土地800余亩,建成6个致富小康产业园,村民年固定土地流转收入42.5万元,就近务工年收入50万元。采取投资保底分红、自主经营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6.2万元分红,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非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7000元。

安岳县镇子镇狮子坝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11人,该村2015年就已脱贫,2019年贫困村退出。实现该村快速脱贫的密码是产业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该村实行“温氏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即:公司+家庭农场;公司+集体经济+农户;公司+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农户。公司给与家庭农场建设补贴30元/平方米,或按养殖规模提供无息借款等。通过与温氏养猪集团合作,整合扶持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年均出栏育肥猪2000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

“村上成立了狮子坝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投资147万元,2018年5月建成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并投产,2018年收益5.6万元,2019年收益8.1万元,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集体经济分红人均增收近500元。同时,还利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入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狮子坝村7组流转土地120亩,利用养猪场有机肥种植藤椒,年保底分红1.5万元和6%纯收入分红全部分给贫困户。”村支书唐远登介绍说。

据悉,安岳县以柠檬产业为主,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让安岳柠檬走向世界。2019年底,安岳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如期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8.4%降为0,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回澜镇花祠堂村聚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村民采摘鲜菇

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2019年底实现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扶贫模式的创新为乐至县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回澜镇花祠堂村聚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菌棒“不吃不喝”,只需控制好温、湿度,就能发生裂变,从长出的第一朵菌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

据悉,该合作社筹建于2017年9月,总投资100万元,其中资产收益扶贫资金30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4个村)、种植大户和兴欣家庭农场各15万元,合作社成员里有贫困户100户。采取“全要素入股+委托管理+保底分红+收益分成”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别小看这一个菌棒,它能生长2—3斤平菇,除去成本能获利6元。我们每个生产棚出菌4万余斤,年产菇可达20万斤,可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带动100户特困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该村第一书记熊玉华介绍说。

在东山镇方广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助力打造“中国桑都”品牌。该项目投资近1500万元,建成蚕桑扶贫车间(大蚕房)9所出租给业主,村上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近2000余名贫困户在车间务工增加收入。全村共种植桑树1960余亩,发展连片蚕桑产业927余亩。2019年共养蚕1080余张,收入达160余万元。2019年整村退出脱贫。

该村还开展“幸福超市”活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级组织每年统筹资金20余万元用于全村开展“幸福超市”积分兑换活动,着重从勤劳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提升贫困户脱贫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同时,该村利用村级文化阵地“儿童之家”开展下午“五点钟课堂”辅导活动,每年组织贫困留守儿童近1000余人次参与学习活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人员担任课堂辅导员,轮流对儿童进行课外作业辅导,既解决了家长辅导难问题,又提升了儿童学习成绩。

该县宝林镇双碑村建立的“资产入股+委托管理(经营)+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运营模式,是实现“真脱贫”的一次大胆创新。

双碑村成立了群财水果、高财肉鸽、效财蔬菜、明涛水产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农户、贫困户、职业经理人共同持股。在股权量化实践上,统筹考虑建成投产所需各种要素和投产期限,采取统一折价的方式量化股权。

目前,双碑村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贫困户不仅会酿酒、种植经济作物、养殖黑山羊,空闲时还会处去打零工,收入也一年赛过一年。“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太多了,我们贫困户的家庭年收入能达到4万以上。”一名杨姓大姐介绍说,并端出自己种的西瓜、李子让大家品尝。

保和镇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一角

贫困户也能吃上旅游饭

雁江区是全省仅有的三个“中国长寿之乡”之一。2019年全部实现了7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7.1%降至0。雁江区形成的一批新经验“新打法”,闯出了一片具有雁江特色的脱贫攻坚新天地。

在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多种因素长期制约着村里的发展。近年来,明月村村聚焦农业精品产业发展,以中国晚红血橙产业发展成果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第一书记吴少俊介绍,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内共发展中国晚血橙2200余亩,示范带动周边各村发展1万余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910元。明月村还被评为了四川省文明村和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

明月村培育壮大“果、菜、虾”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了“欧式农场”、“明月小龙虾基地”、“明月精品果园”、“鸡鸣山晚熟柑橘园区”等标准化现代农业园区6个,带动周边群众自发种植晚熟柑橘1800余亩,榨菜500亩,蔬菜800余亩,小龙虾养殖1000余亩,形成了“山上柑橘、山脚蔬菜、田中龙虾”的立体农业产业模式。

同时,打造具有中和特色的农产品“名片”,形成了“中和柑橘”、“中和小龙虾”、“中和榨菜”三大产业品牌;注册了“中和小龙虾”、“中和晚血橙”等农副产品商标。

保和镇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涵盖3个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未来这里的贫困户将吃上旅游饭。得益于秀美的山水、优质的生态本底,以优质杂柑、水稻、小龙虾等主要产业为载体,沿花溪河两岸4个乡镇打造一条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互动体验的三位一体、农旅相融的百里大环线产业发展带。

据贫困户尹群英介绍,她是因病致贫。脱贫攻坚以来,尤其是度假区项目进入后,贫困户收入成倍增长。她家流转了7亩地,土地流转金4000多元,再加上务工收入1000多一月,家庭年收入能有3万多元。

“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务工,而且当地村民还可以开设民宿、茶楼、便利店等进行经商。我们也组织了手工艺品培训,专门请老师来授课,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村民可以在家做手工艺品,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黄谷村第一书记曹杰介绍说。

据悉,2020年“五一”长假,花溪河景区试运行,五天假期迎来2万余人次,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新网红打卡点,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富乡村、贫困人口得实惠的目的。

实现全面脱贫,资阳已独具匠心,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逐村逐户核查甄别、对标列出补短清单,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效。2020年,资阳向绝对贫困彻底挥手作别。(林杰)

关键词:四川资阳:贫困村插上产业“翅膀”飞入“致富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