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胡燕春:脚踩大地之上,再谈放飞想象的翅膀

2020年07月01日 11:04 | 作者:胡燕春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作者:胡燕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艺创作如何处理好艺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是文艺领域一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他强调,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些重要论述,廓清了文艺领域存在的一些模糊性认识,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本质规律。

脚踩大地之上,再谈放飞想象的翅膀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脚踩坚实大地搞创作,常年深入一线,为牧区群众送去优质的文艺作品,深受牧区群众喜欢。新华社发

文艺作品具备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无限潜能,通过强化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深入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如何处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创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更是检验艺术家责任感及其艺术作品效果的重要标准。

无论是虚构还是写实,文艺作品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不是说探讨文艺作品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毫无意义了?文艺创作就可以信马由缰,驰骋于艺术想象的原野了?这种看法夸大文艺创作的主观性,在这种观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切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成为所谓的“纯艺术”,同时也放弃了文艺创作应该承担的现实责任和时代使命。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说过,无须借口“灵感”来为不负责任开脱罪名。那种轻视生活而自己也为生活所轻视的灵感,不是灵感而是迷狂。这就是说,沉溺于无穷尽的神秘书写,把虚无当成真实生活的全部,对于文艺创作而言是自欺欺人,行不通。

好的文艺作品,兼具美的本质、真的风骨与善的品格,体现艺术创作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内在统一,从而在艺术与现实交汇中承担应有的责任,扬起精神力量的风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反响强烈且历久弥新,是因为这部作品深刻展现从平凡中奋起的壮美人生画卷,艺术表达“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的人生理念,全面呈现不为困顿而更改志向的振奋力量,从而将艺术之根深扎在现实的土壤之中,也深扎在读者的心田。

作家艺术家的主观创作态度正确与否、科学与否,决定着文艺作品质量的高低。文艺创作的过程,是作家艺术家有意识调动想象力和情感来参悟客观世界的过程。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作家艺术家创作取向与欣赏者期待共同作用的结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艺创作虽然属于个体行为,但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有志同道合的知音。那些标榜为自己而创作的艺术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就是不合时宜的孤芳自赏,因为文艺作品没有真正的接受、欣赏、参与和抵达就毫无价值。

文艺作品是作家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创作情感、思想、意志、趣味、视野、情怀等的综合体现。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要迈出书斋、走出舒适区,触摸时代变迁的万千气象;穿越浮光掠影的表象,探究现实生活深处的秘密;透过柴米油盐的火热现场,从中体味生活的甘苦与辛辣;摆脱对庸常世俗的乏味、麻木乃至厌倦感,在司空见惯中发掘出人间的善与爱、情与义。只有这样,文艺作品才能赋予表现对象积极的审美蕴涵,而非单纯的情感宣泄甚或滥情,从而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相得益彰。

作家艺术家从事文艺创作,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但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和世界,是作品价值斤两的决定因素。创作者基于什么样的观念来把握创作对象、提炼创作主题,通过什么样的态度将作品展现给社会、呈现给读者,是一个关键问题。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目标,只有与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期待相符合,作品才有可能赢得认同与青睐。作家艺术家自然需要发挥艺术个性,匠心独运地驾驭语言、形象、结构等形式因素,从而更好地展现创作主旨与内容,更需要在创作中继续传承文脉,追求深刻的意义,心中装着读者。如果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抽离文化传统,背离人民大众的价值立场、生活追求与欣赏趣味等,必然导致作品立不起来,更无法走远。即便一时依靠讨巧赢得眼球关注,也终将被无情淘汰。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而时代的脚步终将排除不合时宜的障碍,势不可挡地迈向新的繁荣与进步。身处现实时空,作家艺术家目之所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风花雪月或怪力乱神,而应该投身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在风云变幻的激荡与碰撞之中稳住心神,以好作品立身,让好作品说话。作家艺术家应该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个性,依循艺术创作主客观互动规律,紧扣时代脉搏,在生活深处挖一口井,准确把握艺术真实,满怀挚爱与真情,深刻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文艺作品绽放出永不熄灭的理想与希望之光,进而照亮前行的路。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1日 14版)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艺术 创作 艺术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