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广西民间工艺大师传承蜡染 家族传承搬进高校课堂

2020年07月03日 17:2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手握蜡刀,一勾一画,一绕一点,花鸟鱼虫跃然画布之上,浸入蓝靛染缸,一方蓝布道出各般形态。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蜡染课上,数十名学生在教授马践的指导下,耗费近一周时间,终于完成首幅蜡染作品。

学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大一学生盘海艳,也是第一次感受这项中国古代印花技艺的魅力。“上学期学习了蜡染理论知识,早就期盼着实操。”盘海艳看着自己的作品笑着说,“我第一幅蜡染作品诞生了,觉得很神奇,以后我会将蜡染技艺用于服装设计中。”

让学生掌握并传承蜡染技艺,无疑是广西民间工艺大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践最大的心愿。

蜡染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呈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多种图案;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苗、瑶、侗等民族擅长蜡染,苗族蜡染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生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马践,苗族蜡染、扎染在祖辈间相传,从小就喜欢上这项民间技艺。“祖母和母亲,她们不用描图,用蜡刀蘸着蜡液就能在布面上描龙画凤,绘花鸟鱼虫。”57岁的马践介绍说,他从小就喜欢绘画,经常帮着画一些。

耳濡目染中,马践逐渐掌握蜡染技艺。而大学专修美术专业的他,毕业后回到家乡文化馆工作。沉浸在苗寨的山山水水中,马践不满足于重复老人的传统手法。

靠着不断地摸索,他创造用“液体蜡颜料”作为染料,用毛笔作为染色工具,在宣纸上描绘出苗寨、花鸟、山水等图案,然后用墨汁在宣纸的反面染色,形成一幅传统蜡染与中国画相结合的“蜡染绘画”。

这也让马践在美术绘画界声名鹊起。当意识到村寨里熟悉的蜡染画面逐渐消失,老手艺人越来越少,已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书的马践,立志要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蜡染技艺以前都是在家族里口传心授,要在高校里教授,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马践介绍,蜡染进入高校,就要打破原来的家族传承,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蜡染、扎染已融入艺术学院七个专业课程,如将蜡染、扎染技艺融入服饰图案运用与设计等课程中,并新建相关课程等;还面向全校开设蜡染、扎染相关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等。

此外,该校还建立了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民族文化(苗族扎染、蜡染)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开设蜡染扎染博物馆、工艺坊、染洗实训室、民族产品研发中心等,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职业化。

在该校蜡染扎染博物馆中,展示着三四百件蜡染、扎染作品。其中不少出自教师和学生之手,将蜡染、扎染技艺运用于服装、手袋、家装等设计当中。据悉,马践带领团队研发的创新产品,已走向欧美和东南亚,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区级的金、银、铜、精品奖等荣誉。

如今马践已临近退休,他有了新目标:“希望能在退休前出版一两本书,将多年学到的技艺技法写入书中,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蜡染 传承 技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