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徐凤芹:吃饱饭就犯困,要警惕餐后低血压!

2020年07月14日 14:13 | 作者:徐凤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吃饱犯困,饿了发呆”这是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为什么会犯困呢?大多数人认为,在吃完饭后,血液涌进胃部帮助消化,供应大脑的血液减少,所以会犯困想睡觉。但是,事实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徐凤芹就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


【案例】

“徐大夫,我每次吃完饭就头晕,全身没劲儿,特别想睡觉,感觉走路都不稳,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每天吃完早饭都要睡一会儿,午饭后也必须要眯一会儿”。80岁的宋大妈来医院就诊时这样说。

“测血压了吗?”

“测了,血压很奇怪,吃饭前高150/70mmHg,吃完饭后有点低90/60mmHg,有时候甚至是70/50mmHg,头晕得厉害,我怎么觉得自己吃饭比吃降压药还管用呢?”

“您这是餐后低血压,您这些吃饱饭就头晕乏力犯困的症状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低血压‘警示信号’啊!

其实,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像宋大妈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什么是餐后低血压呢?


标准是这样,在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高压)下降≥20mmHg;或者是餐前收缩压(高压)在100mmHg或者更高,餐后降到90mmHg以下;有时候即使血压下降没有达到标准,但病人有头晕乏力、嗜睡、甚至晕厥等低血压反应,也算是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一般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候最明显,也可以延迟到餐后2小时出现,建议怀疑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测量餐前血压,餐后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直至餐后2小时以明确诊断。餐后低血压可以出现在健康老年人身上,但更多见于患病的老年人,比如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瘫痪、多系统萎缩以及血液透析的老人。餐后低血压早餐后发生率最高,约占73%,而中餐、晚餐分别占到21.6%、5.4%。像这位宋大妈就是早餐、午餐后都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低血压有哪些危害?


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和老年人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以及各种血压调节机制减退有关。

进餐后,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去消化吸收食物,就会分泌扩张血管的物质来增加肠道供血,全身的血管扩张会引起血压下降。老年人的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不能很快把血压调节上去,就容易出现低血压。而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还可以因为低血压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甚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低血压造成的脑供血不足,还容易导致跌倒。跌倒是老年人意外伤害中排第一位的损伤,还会因此引发骨折、卧床、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高血压患者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不仅与高血压相关,像晕厥、卒中、心绞痛发作以及跌倒、骨折等意外伤害还可能与低血压状态相关。因此,对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平稳降压,并注意防范低血压。


怎样预防餐后低血压呢?


1.调整降压药服药时间及监测血压。对于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该调整降压药物和服药时间,避免药物作用的高峰时段重叠在餐后低血压发生的时段,一般高血压患者都是在早上起床后就服用降压药物,餐后低血压患者则应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物,而在2餐之间服用。此外,还要注意监测血压。不要一出现头晕就认为是血压高了,盲目增加降压药,要知道还有可能是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

2.调整饮食。研究发现,在饱餐、高碳水化合物(米面等主食)和过热饮食后更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建议少吃碳水化合物,适量增加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在胃内的排空最快,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的迅速下降,我们很多老年朋友,早餐往往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喝粥为主,这也是引起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少量多餐也可以减轻餐后低血压及其症状,自主神经功能不全者若按同样热卡摄入,分6餐摄入餐后低血压发生率少且症状轻。餐前饮水或喝汤350~480ml可以减少自主神经功能不全者餐后收缩压下降达20mmHg。还应注意饮食温度不要过高,避免进食时饮酒。

3. 餐后取坐、卧位。由于餐后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常合并存在,有相互加重作用,餐后一小时尽可能减少活动,或餐后尽量少改变体位,如发生餐后低血压,应平卧0.5-2小时,以保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待症状消失或者血压恢复常态以后慢慢坐起,无头晕眼花等症状后方可起身站立行走,避免因不慎摔倒导致骨折或者其他外伤。无餐后低血压时应适量散步增加心率及心排血量,有助于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中医“补肾健脾 益气升阳”防治餐后低血压


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多见衰弱老人及多病共存的老人,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动则加剧,餐后明显,神疲乏力,健忘心悸,耳鸣耳聋,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大便不畅,心悸失眠,少气懒言。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清阳不升。

治疗以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黄芪30g,党参30g,葛根15g,蔓荆子10g,白芍15g,山药20g,蝉蜕12g,石菖蒲12g,川芎12g,莪术10g,炒黄柏10g,甘草6g。

益气聪明汤是金元时期《东垣试效方》的著名方剂。《李东垣医学全书》:“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本方是在益气聪明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处方中党参、黄芪甘温以补脾胃,黄芪补脾益气还能以升发清阳之气;甘草甘缓以和脾胃;葛根、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血压得以上升矣;白芍敛阴和血,山药补益脾肾,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用之可平肝滋肾也。蝉衣性轻灵,既善疏风散邪,又可镇静安神,为耳鸣常用药;石菖蒲化湿去浊开窍;莪术、川芎活血行气,化瘀开窍。所有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共同起到了滋阴补肾,健脾益气,升清开窍的功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徐凤芹

编辑:刘畅

关键词:低血压 血压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