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幽兰在空谷 愿君莫采撷

———野生兰科植物保护刻不容缓

2020年07月15日 11:31 | 作者:高志民 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花,中国传统文化植物“四君子”之一,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兰花的诗词歌赋、书法、画卷、音乐。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本身,和文学、艺术、道德、品格结合在一起;兰花文化不仅融入社会经济、民俗和日常生活,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化产生着影响。

近日,野生兰科植物保护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林草局正积极出台并完善兰科植物保护的相关政策举措。

神奇的植物精灵

为什么兰科野生植物被格外关注?这与其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息息相关,还涉及艺术、文化、经济、医疗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艳丽多彩、特化程度极高的花及为数众多的微细种子而著称。其花姿万千,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颜色包罗了大自然所有的色谱,绚丽缤纷;其香幽远,高雅脱俗。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兰科植物800余属2.75万余种,广泛分布于两极和极干旱荒漠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热带地区分布最为集中。而我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载的中国兰科植物共计200属1723种,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黄建华介绍说,中国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在省级分布上,云南省约有兰科植物1150种,是中国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其次,广西有兰科植物约460种,以及西藏、四川、贵州、湖北、海南等省区,共包含了中国90%以上的兰科植物。

除了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兰科植物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例如,石斛它不仅是脉络宁注射液的必需原料,还是数种中成药及保健品的有效组成部分。铁皮石斛,其茎入药,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益肾养胃、明目等功效,民间广泛用于保健。两者均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疯狂”的市场一度使兰花

遭受“灭顶之灾”

可正是因为兰科植物的重要价值,也使它们一度遭受了“灭顶之灾”。

据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李润明介绍,由于长期对兰花花卉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国内外花卉市场存在人为炒作传统兰花文化和兰花鉴赏文化;目前流通到市场上的野生兰科植物又给部分经营者带来可观的利润;再加上公众对兰科植物缺乏基本认识,造成野生兰科植物被大量偷挖滥采,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20世纪,挖掘野生兰花曾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造成多个地区的野生兰花灭绝。

当时,出现了很多市场乱象。

例如,“万里挑一找好兰”:为获取极度濒危兰科植物遗传基因种源,很多国内外花卉产业集团和兰花逐利者为了找到一两株少见或变异的植株个体而不惜采挖和收购成千上万株野生兰花,最后剩下的大量野生兰花被随意丢弃。

其二,“受野生价值高的误导”:一些兰科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被部分媒体过度放大,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兰科植物。这类兰科植物尽管大量人工种植,但仍有少数人为了追求所谓“药效高”的产品,而刻意寻求野生资源。

其三,“炫富显贵盲攀比”:随着花卉市场恶意炒作,部分兰花品种单株价位能热炒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养名贵兰花似乎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开始选择将兰花作为礼品;甚至许多不懂兰花的人也盲目投资兰花市场,造成目前社会上的“炒兰热”。

值得一提的是,野生资源枯竭的后果便是植物旗舰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锐减和丧失,直接影响到我国生物多样性完整和珍稀兰科植物的灭绝,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

除了人类的疯狂采挖,历史上过度的森林采伐和土地开垦也导致我国野生兰科植物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分布区范围逐渐缩小,最终导致我国宝贵的野生兰科植物在灭绝边缘挣扎。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红色名录专业委员会主任覃海宁研究员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兰科植物受威胁物种数量就达到600多种,占全国濒危总数18%。“也正是鉴于兰科植物在全球层面的重要性及其所受濒危状况,各国政府一致同意将整个野生兰科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对其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管制。”

保护工作渐成体系

随着对兰科植物认识的更加深入,对其开展专项保护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张志忠介绍说:自2001年国家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后,我国对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编制了《中国重点兰科植物保护工程规划》。

近年来,根据中国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等重点区域的调查结果,对一系列兰科植物开展了就地和迁地保护;对部分极其濒危物种开展了野生回归工作;并对需求量比较大的药用兰科植物开展人工扩繁等。

其中,就地和迁地保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

以就地保护为例,2005年,以兰科植物就地保护为目的的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随着以国家公园建设为体系的自然保护地网络的逐渐完善,就地保护的效果进一步显现。根据自然保护区保护名录和野外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约有70%的兰科植物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分布。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野生种群数量严重下降的兰科植物,开展迁地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手段。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全国200余家植物园多数都设有兰科植物专类园或者温室,以开展兰科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

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深圳成立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加强对全国濒危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工作。

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兵说,保护中心建有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野生兰科植物种质1600余种,保育160万余株,为濒危兰科植物保护和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保存了腊叶标本4000余份,标本图片10万余张,收集记录标本信息3万余份。

此外,为扩大兰科植物野外种群数量,近年来,我国在广东、云南、广西、江西、湖北等地多次开展濒危兰科物种野外回归,同时未来将在西南、华中、西北地区分别建立监测中心,开展恢复兰科植物野生种群的科学研究。

2018年,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与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联合全国16个保护公益组织,共同发起了“保护野生兰花拒绝乱采滥挖”兰花保护行动的倡议。保护兰科植物工作渐成体系。

保护野生兰花仍需更多参与

不过专家坦言,面对日益疯狂的乱采乱挖,野生兰科植物濒危现状日益加剧,保护的力量仍显薄弱。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思想下,如何创新发展符合时代的新兰花文化和兰花鉴赏文化,提倡新的养兰、爱兰的社会风气,需要更多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参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覃海宁建议,要完善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相关法律和可持续利用规范及标准。据了解,《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于1999年公布,但兰科植物并未列入其中。第二批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已将濒危兰科植物皆列入其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与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同时,野生兰科植物的认定和准确鉴定还存在众多技术瓶颈需要加强科技攻关。例如,有些企业和农户将野生兰花采挖回去种植一段时间后,再流入市场,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快速准确甄别是野生兰花还是人工种植的兰花。即便通过专业人员和特定的技术手段可以辨识,但各种手段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都很高,很难普遍使用。

此外,李润明建议,要创新发展符合时代的兰花文化和兰花鉴赏文化,提倡新的养兰爱兰的社会风气。要从正规有资质的企业购买,绝对不能追求来自乱采滥挖的野生兰花。

据记者了解,国家林草局日前已经对进一步全面做好兰科野生植物保护做岀部署,近期及“十四五”期间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编辑:秦云

关键词:野生兰科植物保护 兰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