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英国“殖民迷思”何时休

2020年07月23日 20:30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伦敦7月23日电(国际观察)英国“殖民迷思”何时休

新华社记者桂涛 张代蕾 柳丝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英方将立即、无期限地暂停与香港引渡协定,并禁止向香港出口有关武器。香港早已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一些英国政客至今不肯放弃“殖民情结”,公然插手香港事务,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分析人士指出,殖民主义早应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而英国不仅昔日在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时埋下种种祸根贻害世界,至今仍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捞取利益。英国应当彻底反思殖民历史,摒弃“殖民迷思”。

处处埋下冲突祸根

克什米尔问题、巴以问题……在这些至今仍长期持续的冲突背后,都能发现同一个始作俑者——英国。这个昔日最大的殖民帝国不仅通过“分而治之”的惯用手段分化海外殖民地人民,还在结束殖民、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埋下祸根,设置地缘、部族、法律等障碍,助长这些地区的土地、民族、宗教矛盾,导致长期对抗和冲突。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曾承认,世界各地的许多历史性问题都与大英帝国留下的遗产有关。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长期争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当年撤离南亚时搞印巴分治,遗留下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印巴两国为此至今冲突不断,深深影响了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撰文指出,全球正在“收获”英帝国种下的纷扰。在香港和克什米尔,当地人仍然在为英国殖民者离开时留下的一团乱麻埋单。

念念不忘“隐性殖民”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等殖民国家过去将殖民地变为原料基地,导致其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如今,英国等国对前殖民地由过去的直接统治逐渐转为间接操控,进行“隐性殖民”,即以经济手段为主,交叉使用政治、文化和军事手段对其进行控制、干涉和掠夺,其中以在非洲大陆的做法最为典型。

以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为例,早在2002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就拥有了该国石油储量的55%,日均产量占全国的40%。而尼日利亚却因为缺乏自己的石油生产加工体系,至今仍面临“出口石油、进口汽油”的尴尬。

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美国家还常以附带苛刻条件的“赠予”“援助”和“贷款”干涉非洲国家内政,通过西方主导的金融机构强迫非洲国家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使得这些国家赤裸裸地暴露在西方商品冲击之下,经济长期低迷,沦为西方附庸。

此外,英国还利用英联邦谋求对前殖民地的控制。2016年,马尔代夫宣布退出英联邦,正是因为不满英国通过英联邦介入马内部事务。分析人士指出,英联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英帝国架构的延续,英国不仅以此影响、干预前殖民地内部事务,甚至以此为抓手插手其所在地区事务。

何时走出“殖民迷思”

作为曾经的殖民大国,英国对“日不落帝国”殖民主义的“怀旧”心态极为深厚。英国“伦敦经济”新闻网站日前刊文说,今年一项调查发现,30%的英国人对殖民主义感到自豪,英国人比其他欧洲人更怀念殖民主义。文章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以帝国之名犯下的罪行缺乏了解——这种情况被为帝国辩护的人无情利用,以推行他们自己的残酷政治。”

今年5月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在全球引发反种族主义、反殖民主义运动并持续至今。英国也掀起了反殖民主义浪潮,多个城市的民众举行多场游行抗议,发起清算殖民历史并推倒殖民者雕像的运动。在此背景下,英国警方、伦敦市政厅、博物院、大学、银行、民间机构等社会各方纷纷表态,或是为自身的贩奴发家史道歉,或是支持理性拆除殖民者雕像。

然而,英国首相约翰逊却对此声称:“推倒雕像是抹去英国历史的举动。”一些保守情结严重的政客也纷纷附和。批评者认为,英国政要的言行说明了“这个国家看待过去的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政客们应该扪心自省,真正反思曾经的殖民历史,摒弃殖民心态,抛弃继续影响和控制前殖民地的“迷思”。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