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人物

叶小文:人生重要阶段都有音乐陪伴

2020年08月03日 17: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叶小文,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大提琴手。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若干部。

▲叶小文,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大提琴手。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若干部。

说起我与音乐的缘分,我想它是伴随我一生的。尤其是在我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音乐陪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举办读书活动时,在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任局长的时候,作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党组书记之时,退出领导岗位的一个70岁老头,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音乐都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下面就从这五个重要阶段,谈谈我的音乐与人生。

在读书活动中

自今年4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后,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开展各类线上读书活动,为建设书香政协、提高委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担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而努力。

其实早在今年2月下旬,因为疫情原因,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就已经开始组建了防控疫情读书群,委员们在群里积极发言,读书互动热烈。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以后,更是“分门别类”组建读书群,其中有一个是“国学群”,是专门学习国学并交流心得体会的。

通过学国学,我们可以知道,诗书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实施教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有从孔孟之道以来形成的道德体系和教化途径,强调潜移默化、以理服人,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礼乐,就是教化的重要手段。《礼记·乐记》说,“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先贤重视“乐”,甚至视“乐”和“礼”“刑”“政”的功能一样,其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因而,“礼乐”就成了教化道德、促进和睦的重要手段。先人远去,道理还存。用今天的话可以说“乐以和其声”,也可以说是支撑人民精神充实、国家强盛的一种“软实力”。

《礼记·乐记》中关于“乐”还有大量阐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在我们国学群中,领读学习《论语》的杨朝明委员告诉我们这样一段话,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这让我想起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雕塑《孔子》,也想起了最简洁的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于是,我便在群里发言:

“兴于诗”,《诗》不就是《诗经》吗?兴就是兴起、开始、振奋的意思。孔子《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表明一个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待人接物、言辞修身各个方面都应当是从学习《诗经》开始,只有这样的感性语言认识,才会有“美”的感受,才能“绘事后素”,立德修身。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

“立于礼”。《礼》即是社会的规则、仪式、制度。《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学礼守礼,从具体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严格地遵守礼的规定,才能克己复礼,以正其身,是为立也。今天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

“成于乐”。子曰:“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乐也将不会是令人愉悦的。更重要的是,《乐》本无经,而在于人的创造,是建立在《诗》的感性和《礼》的理性基础之上的升华,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和“仁”的产物。“兴于诗”,“立于礼”当然重要,但“成”却在于“乐”。在今天看来,“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是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实现的,“安得天下尽欢颜”之“乐”。

之后,杨朝明委员就点评了这段文字。他说:

“小文先生所讲极是!诗:诗言志,发乎情,人之所兴也;礼:理也。循理而动,人之所立也;乐:乐也,和也。礼之用,和为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作为自然的人,有自己的基本情感,但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有教化修行而立于礼。孔子儒家重礼,不是为礼而礼,他们讲礼乃是为按了和,故成于乐。

如小文先生所说,‘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是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实现的,‘安得天下尽欢颜’之‘乐’。

礼主分,乐主和。《乐记》说乐通伦理,乐与声、音不同。广义的礼也包括乐在内,礼与乐相互为用,中国的礼乐文明就是这样成就的。”

戚建国委员也给我鼓励,他说:“为小文解读点赞。兴于诗,当与志相关,诗言志,志于兴;立于礼,当与道相关,礼之立,在于大道之行;成于乐,当与和相关,和声之美、和谐之美,则‘安得天下尽欢颜’。”

当时看到群里两位委员的点评,我很激动,于是我也回答了杨朝明、戚建国两位委员:“闻礼乐之道顿悟,闻晨鸡之鸣起舞。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今天学国学,不妨深悟此九字。”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时还专门强调了这一问题。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它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来自全民族精神的激情与荡漾。伟大的民族,必然创造出壮丽的史诗。

这就是我跟着这些委员们一起读书、对音乐的一些粗浅体会。

在做宗教方面的工作时

在国家宗教事务局任局长的时候,大块儿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多的是以“礼乐”施“乐教”,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音乐方面,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倡导佛教音乐,一件是推动佛乐赴台。

一、 倡导音乐

2006年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37个国家的佛教高僧齐聚中国。我们就想到,能不能举办一场佛教交响乐音乐会?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说:古典交响乐大师亨德尔、巴赫等人的宗教音乐作品,传世百年,经久不衰。人类的心灵原是相通的。欧洲经典的交响音乐既然如此成功地演绎过人类“无情世界的感情”“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其基本理论和作曲技巧,为何不能为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创新所借鉴呢?何况佛教的音乐世界中,本来就既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既有宁静祥和,也有高亢激越;既有禅悦慧风,又有莲幢光明;既有“拈花一笑”,又有“大放光明”,本来就需要以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来表现,应该是一种交响——生命的交响、艺术的交响、和谐的交响。

按照这一理念,我找到作曲家唐建平先生,创作了交响乐《神州和乐》;后又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来担任指挥,最后由深圳交响乐团等联合演出。除了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演出外,此后我还带着乐队到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演出。

二、 推动赴台演出

海峡两岸分隔已久,怎样“走到一起”?我曾这样想:如果“说”不到一起,能不能先“唱”到一起?从“唱”到一起,争取“说”到一起;从“说”到一起,争取“想”到一起;从“想”到一起,争取“干”到一起———两岸终究还是要走到一起。

我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时,曾在内地举办了一场两岸佛教展演,邀请了台湾的高僧们来“唱”。接着有来有往,大陆的佛乐也走进了台湾。

台湾的星云法师说,两岸一家亲,总要走到一起,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乐就有欢喜。我们在台湾佛光山举办了两岸佛乐展演,台湾与大陆之间虽然海洋辽阔,但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感情交流也是阻隔不了的。

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党校,我曾任党组书记和第一副院长。这个学院社会上的人知道得比较少,如何更好地走近社会?我想起《礼记·乐记》中这样的话:“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这不就是古人对交响乐的描述和想象吗?这也是中国文化对交响乐的认同和赞赏。

交响乐不仅属于西方,它一定也属于中国,而且早就属于中国。作为以“社会主义”命名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应该由交响乐来为它“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于是,我邀请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带着中国爱乐乐团的100多位艺术家来到了学院,演奏一些脍炙人口的国内外交响乐名曲。

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时,我开始学习大提琴。后来机缘巧合下,组建了一个乐团。这个乐团组成人员大多是将军、部长、教授等,再加上合唱团,有将近200人,我们叫它“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我被推荐为团长。这个乐团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两场音乐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业余生活已离不开音乐

退出领导岗位后,以北京、天津等地的原“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团员为骨干,新增数名教授,我们又组建了一个“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这个业余交响乐团还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我依然担任团长。如今,我们这个业余乐团已经在100多所大学进行了150多场演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时,作为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也很高兴应邀与我们在北京合演了一场。一个大学生看了演出还当场赋诗:“堪忆昔年往事,扶社稷,勋绩良多。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我想,我们不就像蒲公英吗?满头白发了、成熟了,就变成蒲公英的种子飞到祖国的各地去,再长出新的蒲公英。

抗疫中的音乐云合作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未消失殆尽,大家依然紧绷抗疫的心弦。

上半年,我找到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纪玉珏女士,因为不能见面,我就提议,能不能做一个云合作,致敬疫情中的白衣天使。于是,我在家里拉大提琴,纪女士在家里弹钢琴,我们云合作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云合作由爱奇艺在线上推出后,得到了很多点赞。我想这不仅是为我们,更是为那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白衣天使们!

编辑:杨岚

关键词:音乐 读书 中国 学院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