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巧用“加减乘除”答好扶贫考卷

——佛山市政协办公室帮扶中山村脱贫致富小记

2020年08月12日 09:01 | 作者:林仪 揭春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冲锋号响起,2016年,广东省启动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12市,建立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关系。根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佛山市政协办公室牵头外事侨务局、各民主党派、侨联对口帮扶湛江吴川市黄坡镇中山村。这四年多,驻村工作队巧用“加减乘除”法,帮助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添砖“加”瓦,旧貌换新颜

尽管地处沿海,但中山村水利灌溉设施严重缺乏,农业种植基本靠天吃饭,种养为主的产业结构、资源相对匮乏的先天劣势,加上村委、农户脱贫意愿不够强烈,让这里成为了湛江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

来自佛山的各帮扶单位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专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佛山市政协主席熊志翔多次带领各帮扶单位“一把手”和政协委员到中山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同当地政府召开座谈会,并深入群众实地走访慰问贫困户、查看生产生活情况和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对口帮扶中山村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协秘书长马时光定期召集帮扶单位主要领导,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筹集扶贫项目资金,目前为中山村筹集落实各类帮扶资金共计2170多万元。市政协副主席唐冬生、杨小晶等领导也定期带队到村开展“一对一”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发动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2016年5月,工作队来到中山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村没有公共服务站,村委没有地点办公,村公共服务职能弱化,严重影响村民办事。工作队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市政协副主席骆毓林专门带领各帮扶单位“一把手”到村调研,为村公共服务站建设项目现场筹集资金40万元,建成一栋美观的三层大楼,结束了中山村委会十多年无办公场所、党员无活动场地的历史。

同时,工作队对中山村的19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分别召开村民代表会,广泛收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建议,积极联系设计院,结合村民的意愿和当地实际情况,对每个自然村进行设计规划,以规划引领村庄的良性发展。并充分利用佛山帮扶资金和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村道硬底化、排污渠、路灯、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现在的生活生产环境都改善了,可以说是焕然一新了。”中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真瑞高兴地说。

“减”贫去虚,凝聚共识

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对口帮扶工作启动后,工作队花费3个多月时间重新对110户贫困户逐一进行入户调查,彻底摸清了全村贫困户情况。

走访中,发现2户符合条件,迅速按程序将其纳入贫困户,享受帮扶政策。此后,工作队逐月逐项按时录入贫困户种植、养殖和务工情况,及时更新贫困户家庭信息,做到动态管理,达到标准及时退出。

“减”不仅是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数量减少,还体现在降低群众生产生活成本上。

村民庞忠因残致贫,工作队与其交流时了解到,庞忠的残疾报销因对政策不了解一直没解决,工作队细心指引,助其解决报销问题。“贫困户一旦发生意外,如果对这些利好政策不懂,就很成问题。需要有人指点和指引。每次入户,我都做这些知识的普及。”时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欧阳琪说。2018年,帮扶单位给贫困户全部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不仅可以报销住院费,还可以通过医保和镇级民政局分流费用负担。

工作队既是扶贫的先锋队,也是党建的排头兵,善为党建减“虚”做实。2019年4月,佛山市政协办秘书科科长冼伟明接过欧阳琪的棒子,成为中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进一步强化党建对扶贫工作的引领作用,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村党员联系帮助贫困户和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年初疫情暴发时,工作队站到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带领党员严防死守,为村筹集捐赠防护用品。

工作队不仅为中山村带去了大量的资金、资源,更重要的是为村“两委”班子带去佛山干部主动作为、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工作队的加入慢慢地搅动着中山村党支部这潭往日的“死水”,产生出惊人的“鲶鱼效应”。

“乘”胜出击,共建共赢

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永动机”。只有产业才能产生造血功能,使扶贫工作发生乘数效应。中山村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种养结构单一、分散,多年来一直没能形成产业规模。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全村产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研,确立了“立足现有、种养并重、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中山村成立了由全体贫困户参与,以种植、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开展了“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精准脱贫项目,促进了优质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中山村“以水稻种植为主、红薯种植为辅”的种植产业,和“以牛、猪养殖为主、家禽养殖为辅”的养殖产业均已初具规模。中山村“一户一策”精准脱贫项目的规模、效益和贫困户参与度均在湛江贫困村中名列前茅。

村边,一百亩绿油油的稻田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原是一片弃耕15年的荒地,经工作队巧手打造,摇身一变成为中山村“百亩味稻”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建立中山村农产品产销对接综合基地,与种植基地形成良好配套。水稻、红薯等收购后,就地在综合基地加工、包装。2020年佛山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充分发动委员企业、机关工会、机关饭堂等参与消费扶贫,购买了2.8万斤中山丝苗米。下一步,工作队将组织扶贫产品线上直播,全面推进中山村扶贫产品进入消费扶贫智能化终端。

破“除”顽疾,扶志也扶智

在全力做好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工作队从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入手,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驻村工作队探索了“务工+务农”“短效+长效”“普惠+差异”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开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项目,使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在村挖掘32个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不出家门上班,稳获长效务工收入。

村民李华玲家庭曾因重病致贫。在工作队的帮扶与激励下,她自学烘焙技术,开了实体店后又创新私人定制的手工食品制作,生意非常红火。工作队帮助身残志坚的陈康福申请小额贷款,开了家电维修店,获得稳定生活来源。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给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标杆,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驻村工作队认为,在鼓励一些贫困户自主创业的同时,要做好精准定位的识别,从年龄层次、知识(技术)掌握水平到性格特点等,都要区分细分,做到一旦引领上路就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15岁的少年原本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但陈洪(化名)因家贫不得不放弃学业,无奈之下当了一名建筑工。教育是最好的、最长效的扶贫。为此,工作队发起公益筹款,为他成立了教育基金,并帮其申请教育部门的生活补助,让其重返校园。

此外,工作队创新扶贫就业模式,与佛山的大型制造企业、专业院校沟通协调,搭建了“扶贫、企业、院校”三方合作平台,创新“联合办学”模式,把“转移就业”和“在岗教育”相结合,打破以往在职教育需要到院校上课的局限,使院校承认企业在岗教育课时和学分,贫困户子女只需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学历。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子女就业问题,又解决了继续教育的问题,为贫困户子女学历的提升和岗位的晋升提供了渠道,达到长效脱贫的目标,构建起“扶智提升”机制。目前,“扶智提升”机制已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汽车厂试点成功,湛江20多名贫困户子女被该企业录用,并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汽车学院、南海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培训协议,成为“扶智提升”机制的首批受益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扶志”这根“杠杆”从根源上找准了贫困户真实创业需求的“支点”,正源源不断地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释放,事半功倍地撬动贫困户的收入增长。经过佛山市政协办等单位帮扶,2019年,中山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全村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贫困户、贫困村实现100%退出。

(林仪 揭春雁)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扶贫 贫困户 工作队 中山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