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阳刚教育”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

2020年08月12日 09:4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男性是“责任和担当”的代名词

“男性是责任和担当的代名词,男性应具备健康的体魄、阳光的灵魂,顶天立地,胸怀家国天下,懂得生存和竞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中心副主任张兴赢听到记者的提问,毫不犹豫地回答。

在张兴赢看来,“责任感”是作为一名男子汉的必备特质,是男人就应勇于担当,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江西湖口县政协委员裴平口中的男性特质不乏铁汉柔情:“男人的重要特质就是刚毅、担当和温暖,且永不言败。应如郑板桥《咏竹》一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引用鲁迅的诗句诠释心目中的男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裴平看来,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刚正不阿、勤俭节约这些美好的特质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可或缺的精神。

是什么消磨了“阳刚之气”

“男孩性别特征退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家庭子女独生化的影响,生儿子,有时难免当女儿带;生女儿,有时难免当儿子带。”谈起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男孩子阳刚之气退化现象,全国政协委员雷鸣强分析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竞争互助,难以培养奋斗合作和担当精神;全家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特别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难以培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近年来经济业态智能化,体力劳动价值下降,导致对孔武有力等男性特质的要求降低,工作性别属性不再明显化,致使男性的性别特征趋向于中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体力作用相对下降,妇女平等地位的提高,传统男主文化的式微,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使得社会性别文化价值取向越来越中性化。

张兴赢则认为,男孩子性别特征退化的现象背后,是多元社会因素汇集的结果。今天,父亲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缺位越来越严重;男孩在社会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教育过程中,几乎以女性角色参与为主,不利于男孩对成年男性角色的模仿和感受;再者当前社会各种娱乐宣传“小鲜肉”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导向对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形成也有很多不利影响。

“现在的很多家长是以前的独生子女,这些父母中,有些人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锻炼,教育孩子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加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怕小孩子吃苦受累,百般溺爱,缺乏挫折教育,也是男孩子阳刚之气缺少的原因。”裴平说,当今文艺圈中,特别是一些少儿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尤其是一些无良的口袋漫画书对孩子极具负面影响,一些选秀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进行了误导。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政协委员窦立毅认为,恰是这种被家长安排的生活方式,使得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少“拿主意”“想办法”“作决定”的担当和魄力。而作为男孩子,从小就要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要学会自己对自己的事负责,果断勇敢、勇于担当。

多管齐下培育“阳刚之气”

“男孩子性别特征退化,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必须担负起解决这种现象的责任。”对于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委员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要从娃娃抓起,除幼教机构应在引进男教师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外,还应对所有幼儿教师进行指向性培训。另外,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正确培训,让他们学会努力培养孩子勇敢、独立、担当、果断的优秀品质,在源头上杜绝“男孩子性别退化”现象的产生。

“不能让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中。鼓励孩子走近大自然,多与人接触交流,增强自信心。”窦立毅建议父亲应多陪陪儿子。他认为,父亲的形象在男孩心中越伟大,男孩子会越自信,越能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在孩子们心中,爸爸是男子汉,像超人一样,是坚强勇敢的化身,能够潜移默化地能够影响着男孩子的成长。委员们还建议,引导男孩子多读名人传记,从书中吸取营养,从而在心中种下爱国、正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种子。同时,应鼓励男孩子参与团体合作和对抗性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素质,激发其好胜心,同时感受阳刚之美。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男孩子 孩子 家庭 男性 阳刚之气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