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0年第二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0年第四期

孙大石的人品与画品——写在孙大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2020年08月14日 17:43 | 作者:张志忠 赵海洋 | 来源:《画界》2020年7月第4期
分享到: 

广元古街-孙大石

广元古街-孙大石

山居图-50×65cm-孙大石

山居图-50×65cm-孙大石

孙大石先生是一位人品与画品完美统一的画家。他的一生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苦学毅力,与人为善的博爱精神,匠心独运的大家风范。

孙大石身上没有客套、俗气,更没有一点圆滑。他从不谄上傲下,对上敢于诤言,直陈利弊。对下呵护备至,关爱有加,表现出一位艺术家空谷幽兰般志美行厉的品行。在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积极谏言献策,提案几乎均被采纳和落实。如他早年提出的关于乡村民办教师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落实为国家有关乡村民办教师的政策,改变了众多民办教师的命运,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刚正不阿的性格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和磅礴之势。他的作品,没有小家子气,没有矫揉造作,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和视觉震撼力。他的创作达到了法无定法的境界,除了主攻山水人物画之外,孙大石尤其爱画松柏和腊梅,这是他的性格使然,松柏的经霜犹茂、腊梅的冰清玉洁是他人格的追求和人品的体现。

苦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孙大石九岁丧母,他的童年与苦难相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孙大石,在没有师承和流派的情况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非常人可比。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孙大石行军打仗,几斤重的字典从不离身,字典就是他最好的老师。在战斗间隙、在防空洞里、在前线战壕,他画了不少速写,现在孙大石美术馆就藏有一幅画于1943年的作品,这幅作品画于敌机轰炸下的防空洞里,孙大石是世界上少有的从锋镝余生中走出来的著名画家,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成长为中国画的一位大家。

孙大石在学艺道路上有过痛苦、失意、茫然,但他顽强地走了过来。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出“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来挑战人生,我要发泄,我要自由,我要画自己的画,人生短暂,时光有限,我要努力奋斗下去”的奋斗宣言。他也发出过“倘若我孙瑛不能靠画画生存,天理也令人怀疑了……”的命运挑战书,晚年他把自己喻为“野生动物”,认为野生动物的生命力最强。他漂泊半生,却把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保存下来,带回了祖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孙大石当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工资是最高的,在美国也有养老金,他的卖画收入也相当可观,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很简朴,甚至连餐巾纸也舍不得买。而他在公益事业、扶危济贫的捐赠上却慷慨大方。他捐巨资建设美术馆、希望小学、设立永久性奖学金、为村民铺路、为特校建康复中心。多年来他主动为普通工人农民、下岗职工、贫困户赠画捐款,资助过许多困难的人。

1979年,孙大石第一次从美国回国探亲,看到孙庄小学校舍太落后,村民住所没有电灯,回美国后,立即寄来捐款。1999年他从北京回孙庄探亲,当他看到当年捐资修建的学校已经破旧,当即决定斥巨资修建一座全县最好的小学。 

孙大石的善心是一种天性,他的善行不图回报,他说:“为善不图报,只求心坦然。”“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幸福。”“有钱就要捐助公益事业。”这些朴素的话,胜过豪言壮语,显现出大石先生的人性光辉。

孙大石是绘画的多面手,早年在台湾,不但画漫画,而且在雕塑、油画、水彩等绘画形式上都有超常的建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孙大石画语录》一书和一系列有分量理论文章中,孙大石阐述了他的绘画思想和理论体系,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他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气势磅礴。仔细体悟大石先生的作品,会感到涌动着一种激情、一种气势、一种扑面而来的精气神。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挥洒自如,枯笔渴墨,皆成佳品。台湾美评家祥祝曾刊发文章赞扬孙大石,“今天水墨画在台湾如此蓬勃,孙瑛应该是最大的功臣。”《当代中国画坛》一书把他与张大千、黄君璧并列,书中说道:“中国画近年来由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推行,画家们或则温故知新,或则摄受世界艺术精髓,延拓甚至突破前人成法,创为一己的风格。山水画方面,张大千、黄君璧、孙瑛诸家已脱却躯壳,步向新蹊。”孙大石应邀在日本东京举办过四次个展,影响力和轰动效应,至今没人超越。日本多位著名画家、美评家纷纷撰文,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中国水墨画的鬼才……、放出异彩的天才。”在他回国后的十几年里,包括港台在内的几十位中外美评家和著名画家都不吝笔墨,纷纷载文赞扬孙大石的艺术成就。

他八十岁创作了巨幅布上水墨画《玉龙雪山》,撰写了上万字的理论文章《中国绘画之精华及其发展》,九十二岁还创作丈二巨幅作品《江山多娇图》,创造了中外画坛奇迹,大石先生的布上水墨彩墨画,在当代中国画坛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对其在艺术上不断求新求变的诠释和注解。

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有国籍,爱国爱乡贯穿了孙大石的一生。早在暂居台湾时期,他就期盼祖国统一,画了一些思念大陆和家乡的画作。旅美期间,他时刻思念着祖国,曾在一幅画上题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绘画艺术,为了生活而画西洋水彩画,痛苦!痛苦!!”在作品《长空欲雨》上题道:“我在旧金山海边,望着太平洋的长空,想起祖国就在对岸,不禁泪如雨下,海外赤子何时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中美两国建交后,他立即给家乡写信,当接到回信,他一连几天激动地失眠。他在美国生活了八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变化,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1982年,他与妻子毅然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祖国,实现了海外赤子落叶归根的夙愿。回国不久,就创作了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作品《万山不隔中秋月,海峡难分骨肉情》,同时迎来了他创作的黄金十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的作品,如《崖下白帆》、《潘家口水库》、《石骨松格》、《青山不老》、《广元古街》、《壮哉山河》等。

孙大石的一生是爱国赤子的一生,是追求艺术、开拓创新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他身后把自己收藏的图书、文物、创作的绘画精品全都无偿捐献给高唐县人民政府。他的一首诗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少年立志在四方,足迹踏遍远重洋。看破人间天下事,泥土仍是老家香。”他的爱国爱乡的情怀,天地可鉴。

崖下白帆-孙大石

崖下白帆-孙大石

忆江南-36×98cm-1983年-孙大石

忆江南-36×98cm-1983年-孙大石

孙大石:(1919年—2016年),又名孙瑛,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首批入院画家,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笔从戎。1949年赴台,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筹建“中国现代画学会”“四海学会”等,曾获台湾最高绘画团体中国画学会“金爵奖”。1974年,赴美国讲学并举办画展,定居旧金山。1982年回国定居。是在上世纪后半叶推进中国画改革进程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

孙大石把全部家产、图书、文物、创作和收藏的绘画精品全部无偿捐给山东省高唐县人民政府,与政府合资修建了孙大石美术馆,并捐百万巨资建希望小学,为高唐一中、二中捐资设立永久奖学金。


责任编辑:杨文军

文章来源:《画界》2020年7月第4期



编辑:画界-邢志敏

关键词:孙大石 作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