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焦点 要闻 资讯 委员说书 荐读 书评 读书沙龙 委员谈民法典

首页>专题>委员读书>荐读

阅读与人生

2020年08月17日 09:51 | 作者:主讲人:朱永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主讲人简介: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首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爱阅人物奖获得者;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阅读观》《朱永新教育作品》《儿童有一种未知的力量》《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春天的约会》《致教师》《造就中国人》等。

编者的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推进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什么、怎样阅读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期,朱永新常委的新书《造就中国人》出版,书中着重回答了阅读为什么很重要、今天我们应该读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读书等重要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新教育研制的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等9个群体的100种基础阅读书目,为全民阅读的继续推进奉献了一份丰厚的阅读盛宴。本期讲坛就邀请朱永新常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讲述,这也是他近期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上的演讲内容。

阅读为什么很重要?

从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来说,阅读造就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有几本书对我很重要,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本是《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这是我在苏州大学读书的时候看到的一本书,对我影响深刻。它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青年译丛”中的一本,讲的是一个日本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的故事。它之所以能打动我,是因为主人公德田虎雄的成长背景跟我很相似,都出生在农村。农村医疗条件很差,他的梦想就是要改变农村的医疗状况、造福乡梓。于是他不断为之努力着,可是他的成绩不好,起点很低,在全校500多名学生中排400多名,但因为有人生理想,所以他不断去努力,每天对着镜子暗暗鼓励自己。他知道只有考取日本最著名的医学院,才有可能实现理想。他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后来如愿以偿成为日本的青年医学改革家。

德田虎雄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有梦想是很重要的。梦想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动力,有梦才能不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我发起新教育实验,也是基于一个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的梦想。所以,我的第一本新教育著作便是以《我的教育理想》来命名。前一段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湖南的乡村教师推荐了这本书,说它是改变她人生的一本重要书籍。

1997年底,我从苏州大学到苏州市政府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读了一些管理学的书籍,其中有一本1999年底读到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深刻地影响了我,让我至今难忘。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讲述了德鲁克的一个故事,就是他和他的父亲去看望自己的导师熊彼特。那时,熊彼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在此情况下,他语重心长地对德鲁克说,现在到了我这个时候了,我要认真地告诉你:仅仅靠理论是不够的,只有改变生活,理论才有价值。一个星期后,熊彼特就去世了。这句话不仅影响了德鲁克的一生,也影响了我。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学术梦想。在此之前,我跟很多大学教授一样,对学问还停留在思想、观点、写文章、发表著作等层面,但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好的理论如果不能改变生活,不能影响我们的教育,那么这样的理论其价值是不大的。所以从1999年开始,我就开始有意识的走进教育生活,改变我的教育的话语方式和行走方式,发起了新教育实验。

因此,可以说,这两本书一个从理想的召唤上,一个是从行动的改变上,都对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2000年,我发起新教育实验以后,同样有两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本是《如何改变世界》,另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如何改变世界》讲的是一批社会企业家的故事。这些社会企业家都不是拥有权力的人物,他们都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但是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悄悄改变着世界。读后我很感动。我就给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们写了一封长信,告诉大家: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

在新教育实验顺利推进的过程中,我读到了《从优秀到卓越》,它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因为当时新教育实验在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很多区域都把新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很多教师和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生态,我觉得我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读了《从优秀到卓越》后,我意识到优秀往往是卓越的最大敌人,对于新教育实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能被一些书籍所改变。我和很多人交谈过,在他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书籍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帮助他们走得更远。阅读,的确是造就人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经常讲,人一生下来,其实是为了看风景。看的是什么风景呢?看的是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物质世界、自然风景,看的是人情百态,这自然很重要。但是,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那就是精神世界。人通过阅读,来感受精神世界。书籍,承载了人类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伟大的思想和智慧。那么,书中的思想和智慧如何被我们所接纳?还需要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书便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而阅读就是一个看风景的过程,一个看精神风景的过程。

讲到阅读,讲到人的成长,就不能不讲人精神的成长。我在《造就中国人》里面讲了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多年来,我一直倡导全民阅读,一直倡导要建立国家阅读节,建立全民阅读基金,推进整个国家的阅读工程。也许会有人问,阅读本来是很个体化的事情,为什么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呢?我一直说,阅读虽然是一个个体行为,但每个个体行为汇聚起来就会成为一个国家行为,成为一个民族行为,继而造就一个国家的精神世界。

放眼世界,那些最伟大的民族、最有创造力的民族,往往是最善于阅读的民族。所以,阅读对一个民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两会我的提案之一依然是要建立国家阅读节,推进全民阅读。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重要的是靠人口的素质。在中国由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全民阅读是一种最廉价、便捷、有效的提升公民素质的方式。当然,阅读不仅仅能提升素质,对缩小社会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年,我组织翻译了一本美国学者写的书,叫《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里面讲到美国由于阅读差距而导致教育水平与学业水平差距的事实。研究发现:造成美国家庭和家庭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的原因,是阅读的差距,尤其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差距。所以说,缩小阅读差距,也是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路径。他的研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我提出我们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农村的孩子不仅仅要有营养午餐,还要有精神正餐,我们应该让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人生的早期就能有比较丰厚的精神滋养,能够真正的阅读起来。

阅读的确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

今天我们应该读什么?

过去讲“开卷有益”,但是,可以说现在“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那个时代是一个图书稀缺的时代,是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时代,所以只要能找到书读,就会有所收获。而今,每年新出版图书就有40多万种,让人眼花缭乱,看着琳琅满目的书,很多父母、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我提出了“开卷有益”的时代过去了,提倡把有限的时间用来阅读最好的书。这也是新教育实验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开始组织人员研究这一问题。当时我还在苏州大学任职,就召集了一批教授来研究。我们做了一个《新世纪教育文库》,文库中包含小学生阅读书目100种、中学生阅读书目100种,大学生阅读书目100种和教师阅读书目100种,再将这些书目与出版社协商,做成一套文库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

发起新教育实验以后,尤其是到了北京工作以后,我就组织北京的专家,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书目,目的是帮助不同的人群来选书。我想,这个问题解决了的话,对很多家庭、很多学校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所以我们用了近10年的时间,研制了从幼儿开始阅读的一整套书目,包括幼儿阅读书目100种、小学生阅读书目100种、初中生阅读书目100种、高中生阅读书目100种、大学生阅读书目100种,还有教师阅读书目100种、父母阅读书目100种、公务员阅读书目100种、企业家阅读书目100种,目前这900本书目已经全面完成。在我刚刚出版的《造就中国人》中,第一次把这900本书集中呈现出来。研制这900本书很难,因为它包含了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图书,可能有遗珠之憾,但绝没有鱼目混珠。这就给孩子、给父母、给老师提供了一个清单,可以按图索骥,从中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以帮助他们在精神世界中成长。

这900种阅读书目完成以后,我们的专家又开始了一项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的编选。为什么还要做学科阅读书目?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小学的阅读,尤其是所谓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所有的学科都有阅读的空间、阅读的任务。比如学习自然科学,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哪一个学科都要阅读大量文献。学科阅读,可以帮助一个学生走进学科,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路明灯。有人可能读了《元素的故事》,就喜欢上化学课;有人可能读了《从一到无穷大》的数学科普,日后就走向数学研究之路。

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这个项目我们做了6年的时间,今年将陆续出成果,书目也将正式出版。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项目时,发现这太重要了。比如,过去学艺术,没有考虑怎么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现在我们让学生去看世界名画、去听世界名曲,让学生去看艺术家的故事,去看各种艺术样式,可阅读的东西却非常多。为此,我们也正积极推动学科阅读。

今年开始,我又启动了一件事,中小学项目研究的书目研制。项目研究是在学科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推进阅读。新阅读研究所准备再用几年时间,组织全国的专家来研究中小学生在学科之外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项目学习的阅读书目。

我经常讲,每个家庭应该有一个书架,这个书架至少有100本一生要读的书。如果用一生的时间能把这100种书读下来,那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底色。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学会帮助孩子去选择那些最伟大的书,帮助孩子和它们对话,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的六种方法

读书需要方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提出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此基础上,我也总结了阅读的6个重要方法。

一是目标导向,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

为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是读书的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阅读史,审视自己读过的书籍,研究自己的阅读结构是否合理。可根据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浪漫—精确—综合”的阅读规律,制定一个针对自身的相对完整的阅读计划,可以利用计划读一些基础经典,弥补一些缺少的知识结构,计划可以具体到月或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每年总结调整一次。

读书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可选择幼儿阅读100种的书目带着孩子一本本地读,这就是一个计划。如果孩子上小学,同样可以做个读书计划。如果是一位成年人,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阅读计划。一个月有一个月的计划,一年有一年的计划。就拿我来说,我每天读一本儿童文学,并写下我的心得体会,发表在我的微博和头条上,主题叫“朱永新童书过眼录”,最近还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童书过眼录,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大家。近些年来,我还通读了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们的著作,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正如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一起对话。同时,每年针对我自己的工作,包括作为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都会选择一些书,有计划地去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针对问题,结合实际需要读书。

阅读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适当的“急用先学”。

我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全国人大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讨论通过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一般在接到会议通知后,我都要用较多的时间去阅读相应的专业文献,熟悉该项法律的背景与重点,从而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后来我写了一本130万字的书,叫《我在人大这五年》,把我在人大会议上每次的讲话、每次的观察、每一天的会议原生态记录下来,收录进去。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每年要围绕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每年围绕这个教育问题进行相关阅读,也是我的阅读必修课之一。比如今年我们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为此,我们需要阅读大量这方面的书籍,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来阅读。我就系统阅读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平克的《白板》等著作。

三是学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需要思考的。《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我觉得就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是汲取;那么写作是一种思考,是表达。学习与思考结合,阅读才能够更有成效。

我曾经讲过,阅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写作在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而写作对于巩固阅读的成果非常有益。

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认为阅读时进行认真的圈点、批注、记录,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采取知性阅读的方法,与书中的观点深度对话,把握其要义精髓。可以通过摘抄、思维导图等方法。

四是有详有略,浏览和精读相结合。

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精读,所以结合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来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内容,要采取浏览与精读的不同方法。比如我有时候一天看完三本书,而且这三本书并不全是粗读的,有些读得是比较深入的,也并不是一本书里所有的篇章都精读,就是根据我的研究、写作需要来进行阅读。

有些有难度的书,一开始选择精读,可能很难进行下去,那就先粗读一遍,过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精读,效果就会好很多,也不会妨碍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五是注重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

这点也很重要。它说的是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领域、阅读特点,这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坚持关注一两个重点领域,在广博的基础上兼顾精专,长期对某一领域进行聚焦性阅读,就能够成为“小专家”。我原来的专业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后因工作需要,我一直坚持阅读教育专业的书籍,思考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渐渐在教育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从而也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我也要求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的年轻人坚持围绕某个领域系统读书,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

六是共同阅读,带动大家一起读书。

新教育实验特别倡导共读一本书。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

前面我提到的写《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的作者,也写过另外一本书叫《造就美国人》。为什么把我的这本书命名为《造就中国人》?就是想告诉大家,其实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有各自的文化基因,有自己共同生活的文化传统,造就中国人,就是要把那些契合中国人价值观、契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结合中国人气质的那些最伟大的书,让中国人来共同分享,共读一本书,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我们在山东淄博临淄区召开新教育实验大会。会议上有一位父亲跟我讲述了他和女儿共读的故事:他说自己是一名企业家,每天应酬较多,没有时间与女儿一起读书,但是老师要求爸爸要带着孩子读书,他只好抽出时间陪女儿一起读。一个月以后他发现,读书比应酬有意思得多,而且跟女儿有共同语言了,现在他尽可能跟女儿一起读书。有一次,在家庭聚会上,女儿突然说“爸爸,谁是你的夏洛?”其他在座的父亲面面相觑,但他一听很得意,因为他们刚刚读完一本《夏洛的网》,明白女儿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女儿和父亲共同的语言密码。这种共同阅读的过程,也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文化,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的尴尬。

总而言之,阅读是造就每个人最重要的路径,更是造就我们中国人的基本路径。阅读帮助我们更加强大,帮助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共同的语言,帮助我们拥有凝聚力;阅读能够激发国民的创造性,推进社会公平。因此,全民阅读的确是一条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廉价的提升国民素质的路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阅读 读书 教育 书目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