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人类最孤独的近亲”又添新家庭啦!

海南长臂猿形成新家庭群 栖息地扩大

2020年08月27日 09:17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类最孤独的近亲”又添新家庭啦。近日,在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宣布,海南长臂猿由原有ABCD4个家庭群,增加为ABCDE5个家庭群,种群栖息地也有扩大。

C20200827002-zx5

海南长臂猿,中国特有物种,它与人类同属灵长目,现仅存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的霸王岭。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人口的增长、森工采伐和人为猎杀等原因,海南长臂猿仅剩7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是21世纪最有可能灭绝的灵长类动物,其濒危程度已远超“国宝”大熊猫和朱鹮,也被称为“人类最孤独的近亲”。

随着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一代又一代护林人不断对栖息地改造、修复与保护,如今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30只。

2020年8月18日,中国林科院科研人员通过红外自动相机,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打炳村东崩岭监测拍摄到两只海南长臂猿同框照片和视频,且录到了雄猿的鸣叫声。该监测结果与2020年1月人工监测的结果已相互印证,证实新形成了E群,并确定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已经扩散到距原栖息地霸王岭林区斧头岭10公里的东崩岭。

“这意味着栖息地面积增加,且新栖息地能够支持海南长臂猿的生存。”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介绍说,“在海南长臂猿这一新的家庭群形成之前,已经大概有10年没有新的家庭群形成了。现在形成新的家庭群,表明海南长臂猿恢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说明我们的保护卓有成效。”

“海南长臂猿是‘猿’,不是‘猴’。而且这5个字一个也不能简称,是独有的物种。”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海南省林业局局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夏斐强调。

据考察,最早关于海南长臂猿的文字记载,见于清代《琼崖府志》,当时长臂猿广泛分布于整个海南。由于岛屿效应,绝大多数物种断绝了与大陆的基因交流,海南长臂猿也因此独立进化出了特有种。

猿与猴有很多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猴能接受人类喂食,可下地行动;但海南长臂猿一辈子都生活在树上,甚至听到它们叫声都很不容易。“即便专门去栖息地寻找,可能一周都不一定能找到它们。”

也正因为这些习性,生境的破坏致使海南长臂猿濒临灭绝。为拯救该物种,从1980年霸王岭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起至今,一代代人付出了许多努力——不断改造修复其栖息地,在林下补种适宜的猿食植物;连续实施年度监测,及时掌握种群变化动态;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强化野外巡护看守,指导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签订社区共管协议书等等。

“虽然目前数量有所恢复,但仍未摆脱灭绝威胁。”夏斐说,正在建设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是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海南长臂猿作为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以说,保护海南长臂猿关乎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成败。

在8月21日闭幕的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发布。《框架》设定了保护目标,提出利用约15年时间,实现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翻番和可持续增长,使其较快解除极度濒危状况。

《框架》提出要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协调、资源共建共享、联合攻关的机制,推进海南长臂猿及栖息地监测与数据库建设;开展海南长臂猿的营养生态学和繁殖生物学研究;开展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修复和优化;改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方式和建立支撑系统等。

同时,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成立,将致力于吸引全球顶尖灵长类专家团队和科研院所参与海南长臂猿保护。

编辑:秦云

关键词:海南长臂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