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那些曾经“不可能”整治的污染是如何逐渐消除的?

锲而不舍带来“柳暗花明”

2020年09月01日 14:53 | 作者:王珊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即将全面启动。从2016年初在河北省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经走过的5年多时间里,督察组痛心过广东省汕头市对练江“治污光说不练,问题依然如故”,反馈过“洱海周边旅游发展管控不到位、洱海流域非煤矿山破坏生态”,直指过天津市宁河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湿地公园。

一个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整治的污染点位,一处处曾经失去的水清岸绿,在督察纵深推进、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已经从“山穷水尽”行至“柳暗花明”。这些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记者进行了梳理。

思想站位之变

多年顽疾出现解决转机,离不开主政者扭转思想、担起生态保护主体责任,进而高位推动问题整改。

广东省汕头市练江污染情况因在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两次被督察一度成为关注焦点。2016年11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指出:汕头、揭阳两市长期以来存在等靠要思想,练江治理计划年年落空。两年后的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仍发现汕头、揭阳两地市纳入整改方案的任务仅个别真正落地,汕头市13个整改工程基本无一按期完成。

“色黑如墨、严重黑臭”,2018年6月21日,生态环境部在《治污光说不练,问题依然如故 汕头市对督察整改的漠视程度令人震惊》中措辞严厉,集中披露练江污染问题。练江污染整治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重点盯办问题。

广东省开始高度重视,省长马兴瑞亲自督办练江,华南督察局每月进行现场督察,汕头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和黑臭水体边上的群众住在一起,按片区包干,现场办公直到水不黑、不臭。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在静谧的时光里如母亲般养育着白州儿女。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2018年向云南省指出洱海流域旅游发展处于无序状态,餐饮客栈“井喷”、洱海流域非煤矿山破坏生态、洱海水质连续两年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Ⅱ类水质要求等。

洱海病重,大理随即进入抢救模式。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现场调研时强调,要坚决把洱海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大理州、市两级政府更是将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要任务。

天津市宁河区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素有“京津绿肺”美誉。“宁河区在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湿地公园。”2017年,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将七里海作为一项主要问题向天津市提出。

“2015年10部门下发通知后,宁河区虽然停止了旅游经营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但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景区或许还有可能继续做下去。”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力坦言,真正重视是从中央环保督察开始的。

机制行动之变

面对练江被粪污直排、垃圾淤塞染黑的河水,曾有人喊话“练江黑臭段是不可能治理好的,干脆把它填了吧”。但一座连母亲河都保护不了的城市,会永远被贴上黑色标签。治理练江,已退无可退。

练江整治不再只是省市一级发力,而是上下6级联动,从中央、广东省、汕头和揭阳市、潮阳潮南和普宁三县区,再到镇一级,最后到村一级都同频联动整治练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逐村巡查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练江整治 全民监拍”的二维码随处可见,呼吁公众对污染河道行为进行举报。

“洱海只有一个,我不护谁护”, 一场全民治水的风暴正在洱海畔形成。从“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三退三还”(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到洱海生态保护“六大工程”“七大行动” “八大攻坚战”, 洱海保护治理正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转变,保护方式从“保护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保护主体从“部门为主”向“全民共治”转变。

流域农村住房无序建设全面叫停,核心区以及核心区划定红线经过的洱海环湖自然村近2000家客栈餐馆关停,三线划定区域内的房屋按照方案进行拆除腾退,新建23398座农村化粪池,将高污染大蒜种植业替换为生态贡菜种植,设立“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项目”,以修复洱海及湖滨生态缓冲带。

被督察组“点名”后,天津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工作。“一把手”多次过问、靠前指挥,多项工作紧锣密鼓,一批资金迅速到位。

“绿水青山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湿地保护区以宁静自然之美,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上下的共识。2017年开始,一场大规模的联合拆除行动开始,8公里景观带、4公里水上木栈道、108处木屋、亭台、码头、吊桥……七里海西海内的这些旅游设施被一一拆走。近80公里的干、支及外环渠开挖疏浚,18处鸟岛的新建及改造,两万余亩的鱼池堤埝拆除及大面积的沼泽浅滩营造,1.2万亩自然和人工辅助植被的恢复,4000亩苇地的旋耕复壮及补栽,七里海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生态面貌之变

动真碰硬下,练江污染迎来治理拐点。2014年-2019年,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127.95亿元,2020年1月-5月,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均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因“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而得名的练江迎来新生。现如今的每年6月21日,汕头市区都会发出警示,以铭记母亲河曾经的磨难。

洱海水质连年下降趋势得到遏制。2019年以来,大理督促洱海整改问题546个,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两份,问责干部18人。洱海水质趋稳向好,全年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其中7个月达到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

曾每年接待40万游客的七里海,也回归了原有的安宁。随着核心区内部和外围违建的拆除,生产经营活动的消失,乱排污水、乱丢垃圾等现象消失。七里海的水变清了,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了目前的近Ⅳ类。七里海的鸟儿也回来了,鸟类种类由十年前的182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35种,数量由原来的20万只-30万只增加到50 余万只,曾经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也重返七里海。

据统计,5年来,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共受理群众举报13.5万件,向地方交办10.4万件, 10.2万件得到办结。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举措,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即将再次发力,依据被督察对象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督察,紧紧盯住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情况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扎扎实实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