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新理念 新格局 新未来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十四五”如何干

2020年09月08日 09:11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怎么干?8月25-27日,以“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主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委员们从落实新发展理念出发,围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

创新驱动——

探索符合国情的创新道路

从“向科学进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道路。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真正重视基础研究。他建议,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营造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环境,形成让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关注科学问题而不是“帽子”头衔的良好学术氛围;对不适合组建国家实验室的基础学科领域,完善相应的经费支持形式,形成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比例,选择少量高水平基础研究科研院所长期稳定支持。

在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委赵家军看来,应考虑未来五年、十年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需求,鼓励高校根据需要开设新的专业,培养科技创新需要的人才支撑。建议教育部在高校专业,加强基础研究专业与行业进行交叉融合,如把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医疗需求结合起来,生产出实用性更强的产品。同时对小众的科研课题增加支持力度,补齐国家在这方面的短板和弱项。

绿色发展——

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雷表示,“十四五”期间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他建议,一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继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三是加快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防控预警机制,提高资源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同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技术支撑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华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出台该行动计划,为“十四五”期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遵循。加强协调推动在“十四五”末期设定全国煤炭消费总量限值“天花板”,并将清洁能源,特别是核能应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从根本上推动解决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偏重”导致的突出大气污染问题。

高水平开放——

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们面临的时代任务。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席蔡冠深表示,我们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

他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全面开放的同时,加快引进大批高端人才,推动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二是借鉴香港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三是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在香港设立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以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中心。稳步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比例、数字人民币跨境服务试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麻建国看来,“十四五”期间,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适应性调整。“我们在积极兑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承诺,同时发挥内需潜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度,推动服务贸易成为重要增长点。还应推动开放型平台迈向更高能级,构建灵活引人用人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管理机制创新,完善有利于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制度环境。”麻建国表示。

共建共治共享——

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在调研中发现,基层治理体系中“德治”是短板,这一问题在“十四五”规划制定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她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基层德治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基层德治体系。以规立德,明确新时期基层德治体系的道德资源,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德治体系建设,发挥互联网等新技术作用。

如何通过更高效的治理,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建闽表示,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政策机制,扎实推进民政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加强社会救助制度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社会教助法,更好地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同时,将司法救助纳入专项救助领域。引导和督促救助对象诚信申报家庭经济状况,建立社会救助失信惩戒制度。依托全国信息系统,研究制定户籍跨省困难家庭的联动审核审批具体实施办法,等等。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十四五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