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人物

“85后”小伙化身自然声音“捕手”

用录音触摸自然 用声音治愈心灵

2020年09月09日 15:16 | 作者:朱智翔 晏利扬 通讯员宋世锋 |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凌晨1点,杭州九溪山林间的踩雪声;凌晨4点,云栖竹径一棵百年枫树旁的泉水叮咚;清早6点,一只健硕的蜜蜂在花丛欢唱……近日,一张记录浙江杭州大自然声音的专辑《聆听西湖——自然之声》正式上线。悦耳的杭州之“声”传遍大江南北、触摸人们心田,也让专辑的作者——喜马拉雅人气主播、大自然录音师声谷又火了一把。

声谷,本名赵志勤,是来自桂林的“85后”。在杭州生活的10年,他做过美术设计师、产品体验师,开过互联网公司,但时间都不长,只有大自然录音师一干就是7年。

7年来,他深入田园、森林、山谷、海边,举起戴着毛茸茸防风罩的话筒,采集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

7年来,他把收集的声音,用“声谷”的名字分享到喜玛拉雅平台,引来千万人收听。

7年来,他用录音触摸自然,用声音治愈生活,为人们觅得一片天地,让蛰居的心灵得以舒展。

为治愈心灵,他决定做一名追声者

“之前工作节奏很快,我的睡眠很浅,还经常失眠。”过去,从美术设计师到产品体验师,再到互联网产品设计和运营,身处繁华都市的声谷,发现自己被焦虑困扰,成为一名日常失眠的上班族。

如果不是因为失眠,声谷可能根本不会有另一个身份——大自然录音师。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入睡,声谷开始在网上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大家说的白噪音,辅助睡眠。

“我发现大自然白噪音有用,但却找不到那种特别好的音源,真实的大自然声音是很难用电脑模拟的,于是就有了自己去录一些声音的想法。”声谷说。

在这之后,他开始关心声音。2013年秋天,一次福建海边的旅行,让他走上了大自然录音师之路。声谷说:“那次到海边是清晨,4点多我从房间到沙滩,就背了一个包,边上也没什么人。我就慢慢走在沙滩上,风吹在身上软软的,特别是海浪的声音,一层一层‘刷’过来,非常有层次,非常立体,太好听了,我都觉得有催眠的功能了,我觉得这种声音,能‘治愈人’,我要把它们录下来。”

回到杭州,他开始在网上找录制声音的教程,买了录音机、话筒、挑杆、耳机,当时共花了4000多元。收到设备后,就迫不及待去一试“身手”。

“我的第一次录音是6点半出门的,从滨江坐公交车到南山路,完全不知道到哪里去收声,拿着杆子背着录音机,走走看看。印象很深的是,在聚贤亭附近有个亭子,站在中间能听到回响,有位市民在那里唱戏,在亭子中间听,特别浑厚。”初次尝试录音的声谷,戴上耳机,用长长的挑杆把麦克风升到树叶的下面,耳机隔离了噪声,除了动听的戏曲,在戏曲间歇,还可以清晰地听到风的吹动,树叶的摩擦,太悦耳了,这都是从前一直忽略的声音,“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自从第一次体验过大自然录音后,声谷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自然的声音。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会扛上收音器材,扎进深山树林、走近湖泊溪流,做一名大自然声音的“美食家”,追寻好听、有生命力的声音。

找寻声音的乐趣,他一路奔跑不停

“刚开始采集大自然的声音,纯粹是出于兴趣。”声谷说,但是要把听到的自然天籁之音采集到录音机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声谷以前学的是影视动画,对录音可谓一窍不通,于是他就买了一些书,决定从头开始学。

录音,首先得有设备,要学用设备。“我一开始用的是一两千元的便携录音笔,慢慢进行升级,后来用一两万元的话筒来录,加上录音器等设备,至少要3万元左右。这些还都是民用设备,不算特别专业。”声谷表示,如果想录得好一点,就必须用比较好的设备,设备太差本身就会产生噪声,录音效果就不好。

在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中,声谷一边看书、一边实践、一边摸索。

“第一次时,录出来的声音没有现场听到的那种效果。”声谷回忆,那时自己只知道拿着设备到处走,去录自己想要的声音,不知道要首先了解环境,了解声音传播的特点,更不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录制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之后,声谷吸取了“教训”,每次录音前都做足准备。首先考察地理环境,然后提前去踩一两次点,看看那里有没有想要的声音。如果有,就再选一个时间正式录制。

“一般我想要的声音都在野外,而要录制到理想的效果,录音时间基本都在晚上九十点钟到凌晨一两点,或者拂晓时分。”声谷苦笑道,因为地点偏远,时间又都在夜里,所以工作时被蚊虫叮咬就像“家常便饭”,有时候还会遇到野猪和蛇等比较危险的动物。

“其实我挺怕蛇的,但是想到那里的声音很好,还是想去录。”有一次晚上录音,山里面很幽静,突然耳机里传来两声很响的野猪叫声。“那一瞬间,我全身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吓得赶紧收东西就跑。”说话间,声谷仍心有余悸。

采集到声音后,还要进行后期修音处理。“有些声音质量比较高,几分钟就能修好,有的则瑕疵比较多,但又感觉特别珍贵,不舍得丢掉,所以就硬着头皮修。”这个过程需要放大声音的片段,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修复或者拼接,有时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处理成可以流畅播放的声音。声谷坦言,对他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刚开始确实不容易。

如今,虽然声谷已经录下了8000多段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但他仍在不断学习、实践,希望能精准复刻出每一个自然之声的美。

让更多人聆听大自然,他会坚持追寻

“做大自然的录音师,其实没想用这些声音来赚钱,就是想把声音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声谷说。

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2015年,他开始尝试把采集到的大自然声音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上,让更多人听到,让更多的心灵能被治愈。

“有些人和我一样有失眠的情况,对这种声音有需求。我上传资源后,这些人就会多一个可以选择的地方。”言语间,声谷带着满满的自豪。

他的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是雨声。雨声,在声谷看来很奇妙,仿佛能轻轻流过你的心底。雨声分很多种,有户外空旷的雨声、树林里的雨声、湖面上的雨声、屋檐下的雨声、隔着玻璃窗的雨声等。

江南多雨,但雨多也不意味着就能很容易地录到它的声音。按声谷的经验,他会在雨季先准备好器材,保持录音机电量充足,选好录音地点,然后开始等雨。待到雨至,他就赶紧带上设备出发,赶去录音地点。

听了声谷录的雨声,有的人哭了,“仿佛闻到泥土的味道,太治愈了”;有人陶醉了,“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里,找到了江南水乡的恬淡意境”;更多的人心生喜悦,“倚栏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除了雨声,还有风声水声、鸟语树曳、蛙叫蝉鸣……这些音源发出后,直达听众的心灵,为他们找到了一条道路,通往内心最宁静、最有安全感的时光。

“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那种生活,晚上听着雨声入睡,早上听着鸟叫声醒来。”“仿佛听到了老家的蟋蟀叫。”“听着声音,脑补画面,很美。”……

共鸣越来越多,收听率越来越高。如今,声谷在喜马拉雅App上已有10张专辑、50多万粉丝,作品点击量已破8000万次。不少人愿意付费来听他精心录制的自然之声。还有一些音响和睡眠仪器的商家找他合作,希望提供内容授权。

今年初,在喜马拉雅App公布的2019年度主播名单上,声谷被评为音乐类年度实力主播榜第五名。其他上榜主播大多是以人声和音乐为主,声谷是罕见的大自然白噪音主播。

“没想到会获这个奖,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让我更有动力。”声谷说,他会坚持下去。因为,时光变迁,有些声音会消逝,因此我们拥有的现在,也就越发珍贵。

编辑:秦云

关键词:录音 声音 声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