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白天各有各的忙 晚上球场聚一堂——这里的篮球有点“火”

2020年09月13日 23:02 | 作者:陈一帆 农冠斌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南宁9月13日电 题:白天各有各的忙 晚上球场聚一堂——这里的篮球有点“火”

新华社记者  陈一帆、农冠斌

初秋时节,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仍有些闷热。夜幕降临,篮球场上灯光亮起,身着蓝色球衣和红色球衣的队员陆续进场热身。许多村民吃过晚饭,迎着喧闹声来到球场边,寻个好位置,等待开场。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裁判员把球高高抛起,双方争球队员同时向上一跃,战幕就此拉开。快攻、抢断、上篮……来自三友村三寨屯和高仁村仁村屯的两支“草根”队伍展开了激烈争夺。白天,他们有的是果农、乡村医生或商人;晚上,他们是篮球场上互相角逐的运动健将。两支队伍中,最小的队员20岁出头,最大的40多岁,对篮球的共同热爱,将他们聚集在一起。

45岁的梁庶中是三寨屯的一名果农,也是拥有20多年篮球经验的“老将”。“村里篮球氛围特别好,光我们屯就有4支篮球队,男女老少都有。”梁庶中说,今年桐木镇政府在村里翻修了灯光篮球场,周边村民经常到三寨屯打球,村里有时还会邀请外地篮球队过来比赛。

仁村屯篮球队队员黄晓林在镇上经营一家运动服饰店。他说,近几年,随着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大家“约球”更加方便。他的手机里,一个名为“篮球俱乐部”的微信群有400多人,每天“约球”信息不断。“到处都有篮球场,水泥路也通了,许多村子我们开车二三十分钟就能到达。”黄晓林说。

在桐木镇,几乎每个村屯都有篮球队。桐木镇副镇长张裕飞介绍,在农村地区,不仅年轻人喜欢打篮球,老年人也喜欢看比赛,但以前因为篮球场太少,许多年轻人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骑自行车到10公里外甚至更远的镇上找场地打球。

村民对篮球的热情持续高涨,但与此相矛盾的是,此前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且大多破旧简陋、标准很低。“20世纪80年代,整个桐木镇只有几个篮球场。”张裕飞说。

为改变这一困境,2008年起,来宾市加快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实施“建设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五个一”试点建设,开展农村“求知、求技、求乐”“三求”文化惠民工程,把农村文化重心向村一级转移,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篮球活动在大瑶山脚下扎根开花。在三寨屯的灯光篮球场上,村民集资购买的24秒计时器、电子记分板等配套设备齐全。“有了新的篮球场,大家‘约球’的劲头更足了,喝酒、打牌少了。”梁庶中说,每当村里组织篮球赛,村民还会制作海报,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宣传,有时候镇里还帮忙牵线搭桥,联系赞助商。

三寨屯村民梁阿娇是篮球赛的忠实观众。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她,在火热的篮球氛围中长大,从小学开始与篮球结缘。“那时候几乎天天都打篮球,挨家挨户喊上两嗓子,球队就成了。”梁阿娇说。

“泥巴地、木篮板,就是那个年代一个篮球场的全部。”梁阿娇说,青年时期,作为一名前锋,她曾代表桐木镇女子篮球队到别的乡镇打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近几年,梁阿娇已从篮球场上“退役”,但每逢有大型篮球赛举办,她和其他村民会承担起啦啦队的任务,表演广场舞。“虽然不打篮球了,但还有别的方式参与其中,我很开心。”梁阿娇说。

如今,来宾市所有行政村都拥有自己的篮球场、文艺舞台等,有的行政村几乎所有自然屯都建起了篮球场。“‘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已经远去,如今村村组建文艺队和篮球队,篮球比赛天天打、文艺表演周周有。”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莫远征说。(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篮球 篮球场 村民 白天 晚上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