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留住乡愁 唤醒乡魂

——我的“驻村”实践与思考

2020年09月14日 09:31 | 作者:口述/陈剑平整理/本报记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一个国家如此,一乡一村亦如此。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写入其中。

为了让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成立了发展顾问团,聘请11位新乡贤为鄞州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这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就回到了故乡——鄞州区东吴镇南村村,兼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带领团队下沉一线实践和调研,为推动乡村复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鄞州人,我对家乡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虽然我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病理学,但一直对“乡村复兴”的课题很感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我看来,伟大民族的复兴首先从乡村复兴开始。2012年,我开始进行乡村复兴方面的研究,思考如何才能把“老天爷的经济”(自然农创禀赋)、“老祖宗的经济”(乡村文旅底蕴),通过现代的手段,变成能让老百姓受益的经济。

2019年,鄞州区探索启动乡贤“领头雁”工程,聘请新乡贤成立发展顾问团,并采取顾问团成员任职“第一书记”的方式,真正让乡村振兴领域的“精兵强将”到村社一线“精耕细作”。作为顾问团的一员,我担任了老家东吴镇南村村的第一书记。虽然最初还有点纠结,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但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最后还是接受了“挑战”,希望能够和乡亲们一起,为家乡做点什么。

规划编制蓝图为家乡留住乡愁

2016年,我就曾对家乡的未来发展有过一些思考和规划,并把它定位成5句话:打造世界佛教圣地精神家园、打造生态农业及和谐社会的样板、打造江南特色旅游小镇、打造宁波人的后花园、打造东吴人的幸福家园。这次担任第一书记后,我给镇里的乡镇干部讲农业综合体、“三农”发展新模式,并进一步规划这5句话未来要怎么实现。我把这些想法整理成文章,并印成书给大家看,希望能统一思想。

在对家乡的规划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天童老街的改造。天童老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是通往天童寺的必经之路。然而,撤乡并镇以后,天童片区一度沉寂。由于缺乏系统保护,老街破坏较为严重,沿街许多老建筑成了危房。2019年,东吴镇全面启动天童片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并将天童老街街景改造列入重点工程之一。

现在的乡村建设,总喜欢“穿衣戴帽”或“涂脂抹粉”,刚弄好的时候白墙黑瓦很漂亮,但时间长了就变得难看。我很反感这种做法,觉得把乡愁都搞没了。在我看来,乡村改造就应该尊重原貌。天童老街正是采取了“修旧如旧”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把老街的味道保留了下来。而且花钱少、村民参与,大家都很开心。我想,我为什么热爱我的家乡,就是因为这里留住了乡愁。

不仅要留住乡愁,还要有新想法、新平台。东吴镇党委书记汪辉告诉我,他们把村里一个废旧厂房改成了咖啡馆。乡村为什么要有咖啡馆呢?因为咖啡馆就代表着城乡融合。同时,把这个咖啡馆交给青年企业家协会来经营,变成一个课堂,老师来上课,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城乡融合思想火花、提升乡村振兴的平台。我觉得这样的想法非常棒,能有这样想法的干部更是值得点赞!

一年来,我们组织力量开展村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对村内及周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企业开展同步对接,确保发展蓝图有效落地。主动对接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第一时间推动在东吴镇南村村和三塘村设立全国千村观察点,将故乡的村庄正式接入了全国乡村振兴顶级研究网。

唤醒乡村之魂激发乡村力量

除了关注家乡的发展,这些年,通过参与和调研一些乡村复兴的案例,也让我对乡村的改造和振兴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想法。

2018年,我参与了浙江金华浦江县诗画小镇的开发项目。诗画小镇坐落于浦江仙华山南麓,总投资28亿元,旨在打造生态、产业、文化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好的城乡融合实践,因为它不是单纯盖房子、卖房子,而是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房在林中、林在房中、诗在田中、田在画中。

这个项目的老总请我给他的产业进行规划,我们建议他建桃园,并请来了相关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帮忙规划。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村里一位原本在城里打工的有技术的农民,听说在家门口就能跟院士、首席科学家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就主动选择回来工作。他告诉我,自己原来在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同时还能学到技术,把地里的产量提高,获得两份收入,感到很高兴。而能让当地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也是让我觉得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是一个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的网红村。我在调研中了解到,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丛志强带着团队入住村子,教老百姓将身边的点点滴滴变成艺术品。村里68岁的老婆婆叶仙绒,在丛教授的指导下办了一个美术馆,里面陈列着她当年结婚的嫁妆,引得许多游客,甚至是外国人来参观。老人说,现在大家都叫她叶馆长,她开心得不得了。

大佳何镇的党委书记跟我们说,丛教授的团队来了之后,葛家村的最大变化就是,村民们有了主人翁意识,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主动跟村干部沟通。以前村里什么事情都是政府大包大揽,群众还不一定买账。现在通过群众主动创建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更改变了群众的意识,效果、效率、效益都提高了。

在葛家村的调研也让我意识到,从农村环境的变化,再到农民生活的变化,最后到群众内心掀起的波澜,要想推动村庄的发展,更重要的就是要唤起农村发展最重要的东西———乡村之魂!

这些年来,我所接触到的,无论是毕了业非要做农民的女大学生、继承并决定要超越父亲的苗木商人,还是通过科技扶贫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大学教授,在我看来,都是推动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乡村发展的力量。

我的思考和建议

多年来,在进行乡村复兴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得有善于谋划又能实干的领路人,特别是有想法、能实干的年轻干部,应该大胆提拔。

第二,在对乡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历史关切、科学规划。要做到三年设计、十年建设、百年运行。

第三,要打造产品,运用社会资本、商业模式,同时聘请专业团队,让农民赋能。接下来,要做到市场前置、科技支撑、文化创意、轻资产运行、辐射带动,这也是做农业必须要做到的。

第四,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导入教育链、市场链、生态链、产业链、商品链,最后才是招商引资的资本链。

最后,切忌长官意志化,切忌房地产异化。乡村振兴离不开房地产,一定要有房地产参与,但是不能异化。然后一个要改变政府在干、农民在看的状况,一定要农民跟着政府一起干,乡村振兴才能有希望。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乡村 振兴 发展 规划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