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旅游扶贫 绿水青山有“钱”图

2020年09月21日 11:10 |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李志雄 雍艳香

本报记者 吴丽萍 通讯员 李志雄 雍艳香

编者按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村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脱贫致富途径有限。近年来,广西统筹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力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挖掘文旅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等举措,补齐发展短板,推进产业发展,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大批贫困群众依托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现在距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全区文旅系统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共同奏响富民强区新乐章。

1 全盘规划 统筹发展

“2016年初,根据广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我厅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在10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中,认定了550个旅游扶贫重点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广西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生态保存比较完整的优势,文旅厅研究出台《广西脱贫攻坚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指导有资源、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县、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创建旅游品牌,扩大旅游消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为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文旅厅多措并举,成效明显。

加强规划引领。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组织区内外上百家规划单位编制了旅游扶贫村屯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其中2016-2019年分别编制119个、126个、50个、84个。遴选一批开发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贫困村重点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扶持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2016-2019年,共投入自治区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支持54个贫困县实施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近9000万元,推进贫因地区旅游“厕所革命”和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奖励扶持。对贫困县新创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显著的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奖励100万元,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奖励50万元,五星级农家乐奖励20万元,四星级农家乐奖励10万元,进一步调动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完善基础设施。近3年,自治区本级累计补助资金5.89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实现全区5000个贫困村村级服务中心基本覆盖。2016-2019年,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1.391亿元,共在贫困地区修建旅游厕所2063座,推进全区旅游厕所向贫困地区的景区和乡村旅游区均衡发展。

共建美丽乡村。借助“美丽广西·幸福乡村”工程,引导贫困地区整合住建、交通、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旅游扶贫村屯的旅游道路建设、环境治理、文物修复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改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为旅游扶贫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一大批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乡村还戴上了‘国家级’帽子,成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文旅厅相关人士介绍,去年7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广西有11个村屯入选,今年又有22个村屯入选。

2 产业融合 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广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文旅厅制定并印发《广西旅游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拓展旅游在产业扶贫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一二三产业大融合、旅游品牌大提升,成效显著。

“旅游+农业”扶贫。上林县坚持农旅结合,以游客“三个想”(想看什么、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为导向,推动全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功创建霞客桃源、云里湖现代农业观光园两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农旅互促,助农增收。

“旅游+文化”扶贫。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利用紧靠程阳八寨景区的优势,巧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百家宴”,打造侗族饮食文化、侗族服饰、侗族纺织以及拦路迎宾、芦笙踩堂、侗族大歌、敬酒歌、祝酒歌、多耶舞等文化习俗品牌,成为柳州文化旅游融合新亮点。

“旅游+异地安置”扶贫。凌云县伶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利用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资源优势,建立“六个一”旅游扶贫模式,保障每个贫困家庭稳定增收,搬迁户人均年增收1400元以上。如今,浩坤湖边的浩坤村开办农家乐、民宿40多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我在浩坤湖景区开游船,加上领到的各种补贴,年收入近3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一位村民说。

经过努力,广西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质提速。2016-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1.21亿人次,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5%;乡村旅游消费7447.26亿元,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

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0%,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5.8%;乡村旅游消费约2786.6亿元,同比增长约35%,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2%。

3 创新模式 力促发展

“贫困村变富裕村”,这是旅游业助力脱贫攻坚最直观的体现。

文旅厅通过指导贫困地区积极在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上探索创新,形成了“景区+农户、企业+乡村合作社”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多种扶贫合作发展模式。经过发展乡村旅游,一大批贫困乡村成了远近有名的旅游村、富裕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广西先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了30个旅游扶贫典型,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了10个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融水双龙沟’‘南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金秀瑶家民宿’等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带动全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文旅厅还结合广西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引导全区各地实践“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模式,在非遗技艺传承、就业培训、产品研发销售、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崇左市龙州县于2018年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通过公司负责设计、提供原材料和销售渠道,贫困户负责织壮锦的形式,实现非遗保护与群众致富双赢互利,贫困户年增收最高达7000多元。”龙州县文旅部门相关人士介绍。

为持续拉升乡村旅游人气,文旅厅还将全区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包装,推出桂西长寿养生游、中越边关风情游、桂中民族文化游、北部湾滨海度假游等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点带面,撬动和引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组织举办“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携手奔小康”和“诗在壮乡 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等系列主题宣传推广,开通“高铁畅游·壮美广西”旅游扶贫专列,举办“2019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组织采风团开展“壮美广西行”采访,开展“自驾游广西文化助扶贫多彩后备箱”评选活动等。通过集中宣传推介贫困村特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消费得到充分释放。

“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将加大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文旅厅相关人士表示,还将加强与广东省对接,深化粤桂在招商引资、宣传推广、客源互送等方面帮扶协作,进一步提升“东资西引、东客西送、消费促扶贫”的旅游扶贫成效,推动乡村旅游热度持续上涨。

关键词:旅游扶贫 绿水青山有“钱”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