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国产车缺少中国芯,谁是拦路虎?

——访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

2020年09月22日 10:32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稳定在2500万辆至3000万辆,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约3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约30%~40%。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不断普及,汽车芯片应用数量快速提升,但我国汽车芯片自主率不足10%,关键系统所用芯片全部为国外垄断(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存在严重的“卡脖子”风险,迫切需要实现自主安全可控。

“据测算,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芯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2022年单车芯片成本约600美元至1200美元,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可达到300亿美元。从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性、汽车芯片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看,实现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这样表示。

在原诚寅看来,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在标准规范、技术研发、车规工艺、测评认证、应用推广、产业培育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和瓶颈。

在标准规范方面,我国没有车规芯片标准体系,导致芯片产业和汽车产业缺乏统一的技术对接规范而形成断层。芯片企业没有科学有效依据来设计自主汽车芯片,整车企业和汽车电子供应商企业没有科学有效依据来选用自主汽车芯片,只能被动模仿国外汽车产品选用国外汽车芯片。

在芯片研发方面,我国车规级芯片的设计研发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技术尚处于追踪、摸索、模仿阶段,特别是车规可靠性、车规功能安全等芯片架构和模块设计技术,相比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

在测评认证方面,我国缺乏完备的车规级芯片第三方测试评价和认证平台,不能对自主汽车芯片开展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第三方车规标准符合性测评和产品质量审核认证,在芯片行业和汽车行业之间缺乏顺畅的质量认可通道。

在应用推广方面,汽车芯片是汽车产品的二级或三级部件,嵌入汽车电子电控一级部件再搭载上车使用。我国绝大部分汽车电子电控系统供应商,很少基于自主汽车芯片开展部件设计,自主汽车芯片没有机会进行搭载应用,没有打通技术上车的“最后一公里”,难以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

在产业培育方面,产业上游供给侧和下游需求侧未能充分结合,“政产学研用资创”各创新要素未能整合协同,创新体系搭建步伐滞后、协同创新能力较弱。以上综合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严重阻碍了自主汽车芯片的研发创新、推广应用、产业发展。

直面挑战,实现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联动发展,既是解决自主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议题。“为此,我建议,基于我国汽车和芯片两大产业的长期投入积累和市场规模优势,以汽车需求侧拉动芯片供给侧,以下游市场应用拉动上游研发制造,直接打通下游应用场景,用市场化手段拉动建立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打破行业壁垒和补齐行业短板,实现关键汽车芯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其经验也可以推广至全国和其他行业。”原诚寅这样说。

他的一个具体建议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全国范围的汽车、芯片、电子和软件等主要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以“联盟”为依托,建设“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

“围绕这一生态建设,我们应秉承一些原则,比如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通过下游市场应用反向拉动上游研发制造,直接打通汽车需求侧和芯片供给侧;通过共性平台引领,打通融合产学研用资创,形成生态联盟;体制机制创新,以资本手段灵活绑定汽车企业和下游市场;多渠道成果转化,利用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整车开源验证平台、资源和IP共享平台、创新拉力赛等加速推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技术主导、产业支持,再产业主导、资本助力。”原诚寅这样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产车 中国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