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尊重农民工应该成为基本的社会共识

2020年09月24日 17:26  |  作者:柯利刚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近日,有3则跟农民工相关的新闻引起公众关注。第1则新闻是江苏昆山世硕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给新员工发证件时,故意将证件丢在地上,新员工不得不弯腰去捡。第2则新闻是陕西西安一家书店试营业,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想去店内拍照,因为他当天身穿迷彩裤、灰色长袖衬衫,保安将他拦在门口并再三询问他是否为附近工地上的农民工。第3则新闻是安徽马鞍山一名外卖小哥给当地一所大学的学生送餐结束后,遭到该学生短信辱骂。

电子公司的员工和外卖小哥,多半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第2则新闻中的李先生本来不是农民工,但因为穿着而被人误认为农民工。可以这么说,这3起事件中相关人员的恶劣行为,不但是对部分员工、李先生和外卖小哥的不尊重,也是对农民工群体的不尊重。这样的行为,虽然是偶然的、突发的,不具有社会普遍性,但仍然应该关注思考。

一些人不尊重农民工,要么是因为他们认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在城市没有什么人脉,也没有什么能量,即使被歧视了、被羞辱了,可能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要么是因为文明程度不高,对尊重、尊严的认知不够,不太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会伤害到他人。要么是因为对小微“权力”的贪恋已经到了畸形的程度,手拿鸡毛当令箭,不嘚瑟几下,不为难几个人,就心有不甘。不管原因是什么,不尊重农民工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不但不应该不尊重农民工,相反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件件离不开他们、样样受益于他们。农民工农民工,既是农民也是工。首先,他们身为农民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一天三顿吃的碗中饭、盘中菜,品类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地道,这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贡献。此外,广大农民还为迎战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饮食保障,为应对国际粮食危机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其次,他们身为城市打工族所作出的贡献我们同样不应该忘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是建筑工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城市里的街道公路,是环卫工一块一段清扫干净的;城市里的物流包裹,是快递员一包一箱配送到人的。除此之外,城市里的家政工、修理工、理发师、服务员等等,很多很多都是农民工。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里少了一批白领,城市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城市里要是少了一批农民工,日常生活有时就会难以正常运转。这种观点不难找到印证,每年春节时,大批农民工离开城市回老家过年,很多人就会意识到,原来我们如此离不开他们。

客观说来,农民工对个体、对城市、对社会、对国家,都能够作出也确实已经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不尊重他们。换个角度说,即便不谈贡献,但凡自力更生的、拼搏向上的农民工,都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

这首先是因为,互尊互爱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先贤有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应该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几千年前,先贤就已经对社会文明提出了互尊互爱的基本要求,几千年后,且不说现代人应该如何丰富文明的内涵、提升文明的层次,我们至少不应该轻视乃至无视文明的基本要求,至少不应该再有职业歧视、身份歧视这样的行为。

其次,理解肯定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义。那些不尊重农民工的人,往往是“金钱决定论”者,谁有钱就尊重谁,谁没钱就歧视谁,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尊重的,不是人,而是钱。这些人也往往是“单一标准论”者,看人局限于看貌相、看身份、看职业,这几个要素得分高,人生就是成功的,得分不高,人生就是失败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平凡普通的,我们应该理解肯定那些平凡又普通的貌相、身份和职业,功利性的比较和不该有的歧视少一些,每个人就能活得更自在一些,人与人之间才能变得更和谐一些。

最后,互帮互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公司不尊重员工,导致员工批量辞职,公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书店不尊重农民工,此事引发关注后,书店形象和营业情况双双受损;大学生不尊重农民工,幸好外卖小哥未予追究,不然大学生的学业前途大概率会染上黑点。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相反,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在尊重自己、帮助自己。几个月前,东莞图书馆因为回复湖北农民工的留言引起公众关注,并且因此帮助他解决了就业问题,东莞图书馆也因此被人称作“最美图书馆”。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是有利于个体和社会良性发展的。

人的尊严与生俱来,如同生命一样宝贵。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人的尊严,都不应该轻易被践踏、被侵犯。为此,应该健全相关法律条文,加强宣传并严格执法,筑起保护人格尊严权的法律防护栏。此外,还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他人的文化氛围,让社会大众切实能够把“尊重”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农民工 尊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