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聚焦

让残疾妇女享有更美好生活

——来自残疾妇女座谈会的一组故事

2020年10月13日 11:28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有255万名残疾妇女实现脱贫。这是中残联近日在京举行的残疾妇女座谈会上公布的数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残疾妇女的服务,让她们的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得到更好实现。

微信图片_20201013112713

座谈会现场,20位残疾妇女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奋斗经历,就促进残疾妇女融合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残联供图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帮扶255万残疾妇女实现了脱贫,388.6万残疾妇女享有低保,664.7万残疾妇女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是中国残联近日主办的“融合发展我们在行动”——残疾妇女座谈会上透露的数据。

在我国8500万残疾人中,残疾女性占48.5%,持证的残疾女性有1585万人,其中重度残疾人占46%,达734万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残疾妇女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她们承受的痛苦和遇到的困难更多一些,很多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对残疾妇女的服务,让她们的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发展权得到更好实现,这是‘十四五’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张海迪说。

就业:在不同领域展示才能

今年29岁的杨淑亭,来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

9年前,她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甘于现状的杨淑亭尝试互联网创业,逐步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带领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我这些年通过成立花卉组装点、扶贫车间、外贸公司等方式,接收了很多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妇女就业。”座谈会上,杨淑亭建议对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聘用的残疾人员工,也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

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统计系统显示,就业年龄段的590.8万残疾妇女中,194.5万人参加过就业技能培训,254.1万人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共同开展的发展手工制作促进贫困残疾妇女就业脱贫行动,已为11521人提供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帮助10213人实现就业增收。

“女性就业难,建议根据残疾女性的残疾类别、文化素养、职业技能、个性特点进行就业精准对接,在社区便民网点、家庭服务、种养加工业、家庭农场、乡村旅游、手工制作等产业项目中推动她们就近就便就业,这样她们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杨淑亭表示。

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馆员刘晓清也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她认为,目前残疾人就业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一些盲人从盲校毕业后主要从事按摩工作,并且多数没有社会保险,就业面太窄。”

刘晓清有位聋人朋友,特别喜欢画画。最初,他在一家工厂食堂工作,这份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特长没有任何关系。后经刘晓清介绍到博物馆学习拓印和古文物修复。如今,他已经拿到了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资格证。

“我从来都不觉得聋人朋友只能进工厂、盲人朋友只能去按摩,只要社会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和机会,他们同样会在不同的领域展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刘晓清说。

康复:服务数量和品质稳步提升

受伤前,张宁是一名军人。1986年11月,因意外事故造成十二胸椎粉碎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张宁住进了医院。然而,当时的医院没有“康复”这个环节,也没有人告诉她医院治疗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张宁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得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这让她看到了今后的希望。“我不再惧怕出院后回归社会,出院后我买了个残疾人摩托车,可车里放不下轮椅,那时我常想,什么时候残疾人有汽车就好了。后来在海迪主席的推动下,残疾人实现了驾车梦想!”

张宁这34年的经历,是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公共服务政策的提升,我国残疾人获得健康服务的数量和品质在稳步提升。

中国残联介绍,2019年,共有441.2万名残疾妇女获得康复服务,有需求的残疾妇女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3%,辅助器具服务覆盖率达88.5%。我国还建立实施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2019年为7.8万名残疾女童提供康复服务。

残疾人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也需要更多支持。此前,中国残联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针对残疾女性生殖健康及婚姻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组织专家编写了《残疾女性生殖健康指导手册》,为残疾女性健康生活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务处工作的卢瑶也是一名残疾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她,面临生育的选择。“医学与科技的进步发展,让更多残疾妇女有机会孕育生命,希望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保障残疾妇女的生育权益,例如保障残疾妇女可获得符合其生育需要的医疗服务,考虑残疾妇女产后康复的特殊需求,并将其纳入医保。”

教育:更多人实现理想和愿望

“我特别高兴地告诉大家:据统计,目前有29.14万残疾女生在校接受基础教育,还有很多残疾女性在高等院校学习。”张海迪说,“教育是基础,有了文化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要不断提高残疾妇女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让更多人实现理想和愿望。”

当下,我国在各教育阶段对残疾妇女、女童都公平公正,确保残疾妇女、女童平等接受教育,基本实现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建立了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

目前,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学前教育阶段:2016年至2018年间,“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累计资助了23779名贫困残疾女童接受学前教育,占受资助总人数的36.19%。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相关补助政策优先资助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本专科残疾学生全部享有助学金。

教育推动着残疾妇女融入社会。现如今,我国残疾妇女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她们不但实现了自食其力,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治理作出贡献。

中国残联介绍,2013年,全国县级以上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女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量达到1280人;2018年,全国县级以上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女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量达到1545人,增幅超过20%。

无障碍:让生活和出行更畅通

12年前,一场车祸改变了刘燚的人生。上一秒。这位21岁的女孩手握英国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下一秒,车祸让她成为了残疾人。

然而,刘燚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坐着轮椅周游了世界70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多次参加亚太地区青年残疾人论坛、残疾人青年领导者论坛,还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让我勇敢踏上旅途,身体力行成为一名无障碍出行的倡导者。”刘燚说。

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正在快速提升,更多残疾人坐上轮椅出门旅行。

据了解,中国残联近年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不断完善无障碍法规规划标准体系,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2016年至2019年,全国共完成残疾妇女家庭无障碍改造177.8万人,这其中有21.6万贫困重度残疾妇女。截至2019年,全国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城市的工作,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市、县达到1737个。残疾妇女生活、出行和社会参与更加畅通、更加便利。

刘燚认为,当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更加细致入微,比如《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已实施,应加强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落实工作。她还建议在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方面,出台规范化、统一标准的协助流程,让坡道、有声读物、手语和字幕更加方便可及,让残疾女性的照护等一些特别需求在家庭之外得到满足。

前段时间,有个抖音小视频挺火。北京夏虹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夏虹是一位上肢障碍者,她用脚在地铁进站口刷卡的视频,点击播放量达297万余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她说:“希望国家在无障碍交通公共设施上多考虑一下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让爱真正无碍。”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残疾 妇女 残疾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