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柜里有粮心头不慌”

——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调查

2020年10月19日 17:39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所到之处遍地金黄,“今年绝对是个丰收年!”乡亲们都说。

“年初,我们就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年下达的粮食播种总面积达88.75万亩,仅大春粮食就要扩面9.45万亩,实际上此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巴州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彭雄典说。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以往土地撂荒率较高,去年以来,撂荒率大幅减少,甚至清空撂荒土地的地方日渐增多。

一些分析认为:由于国家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层层强调,同时近年来适度规模化经营渐成趋势,全程机械化逐渐推广,加上种养循环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粮食安全、食品健康等观念深入人心,这些因素成为影响今年粮食扩面增产的重要原因。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梁永镇玉林村村民陈永明今年57岁,一直没有外出务工,因为他有一门杀猪卖肉的手艺。“逢场天我就去赶场卖肉,冷场天我就在家种庄稼。”陈永明说。他将旱地拿来种玉米、小麦、大豆,水田种水稻,一年可收5000多斤小麦、2000多斤玉米和2万多斤稻谷,卖粮食收入4万多元。“我自己买的机器几乎全程机械化,成本嘛如果不算人工费,单算肥料有4000多元,纯利润3万多元。其实也轻松,不觉得累。”

“今年水稻特别好,很多乡镇推广‘晶两优1206号’,产量高、抗性好,玉林村这700余亩水稻,估计亩产可达1300多斤。”区农技站站长彭明荣说。

据梁永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青介绍,整个梁永镇有耕地面积12690亩,除了调出1000余亩种植巴药外,其余基本都种上了粮食。“经我们清理,全镇仅剩17.8亩耕地没种粮食,有部分是废弃的鱼塘,已经重新改回农田,而且我们已经作出要求,立即补种晚秋作物。”

8月10日,巴州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文,要求各乡镇抓好晚秋生产,下发的目标任务是:全区发展晚秋粮经作物8.7万亩。

  

以适度规模化经营消除空闲地


今年3月,巴州区委、区政府联合下文要求,各乡镇必须确保粮食播面有增无减。消灭空闲田地,不得出现土地撂荒;推进土地流转,切实抓好举家外出户、劳弱户的耕地转包、租赁、助耕或代耕等工作,切实做到种满种尽。

步入曾口镇吉公村鸡公坝,四面青山环绕,“这块坝子共800余亩,种了700亩水稻,其余地方都见缝插针地种了玉米和大豆。”村委会主任杨如刚说。

为使田地不被撂荒,村里成立了巴州区清正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节省人力,我们推广了160亩直播水稻,并购置了大型收割机一台,小型农机若干台,还有烘干设备一套。”杨主任算了一笔账,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以及栽满种尽,每亩地产值超2500元,这块坝子总产值超过了180万元,“机械化收割后,秸秆直接粉碎还了田,或者送到其他养殖场用作饲料,下一步我们还要发展养殖业。”

据介绍,全镇耕地总面积5.6万余亩,小春油菜播种1.7万余亩,小麦播种1.3万余亩,大春水稻播种面积3.2万余亩。

  

播种结构发生变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人以往2月份出门,今年熬到4月份以后才能出门,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家里,而且正是春耕春播的季节,直接影响粮食播种面积提升。”水宁寺镇明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明双说,全村耕地2100余亩也是栽满种尽,仅水稻播种面积就超1100亩。

镇长李毅说,全镇今年不仅全面消除了撂荒地,而且在粮食播种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全镇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比去年增加了800多亩。“大豆种植不仅有补贴,而且效益明显高于其他作物,亩产400斤,每斤单价3元,亩产值1200元,比油菜高300元。”

据李毅介绍,水宁寺镇共有15家农业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较高。“全镇耕地面积4.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8000余亩。”

另外,水宁寺全镇共建有61个聚居点,农业人口聚居率超50%。“因各聚居点无法从事养殖业,因此自聚居后便腾出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业;虽然聚居后离土地远了些,但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摩托车、三轮车以及其他农用车辆的普及,基本上克服了这个问题。”李毅说。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了,农民自种自食、城镇居民下乡购买粮食成为趋势,这也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回归,让农民重拾‘柜里有粮心头不慌’的心态。”彭雄典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水稻 柜里有粮心头不慌 余亩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