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军事历史

冯玉祥创办育德中学

2020年10月29日 09:25  |  作者:王祖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冯玉祥在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时,在湖南常德办了一所官佐子弟学校,专门为其所属部队军官子弟提供就学机会。1922年,冯玉祥将军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开始进驻南苑。检阅使署设在南苑航空署旧址。官佐子弟学校也从常德迁到北京西直门内南小街井儿胡同。育德学校初迁到北京时,校长是杨慕时,后改为余心清(余任校长期间学校改名为育德中学)。

1924年学校开学时,冯玉祥到校给学生讲话,题目是“不当双料少爷”。他说:“在我们这样贫穷落后的社会里,能上得起学的就是少爷;你们是本军军官的子弟,又是少爷,这个双料少爷千万当不得。要勤学苦练,练好本领,将来作一个救国救民的人。”学校的校规是严格的,学生平时不准无故出校门,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出校游玩。由于学校规定不准坐洋车(人力车),不准吃零食,不准进戏院,所以学生出校,来回都得徒步。该校另一特点是:学生不交学杂费,生活用品一律由贩卖部供应。学生随身带着收据,学习需用的由教务长批发,生活用品由斋务长批发,月终由学校会计汇报陆军检阅使署军需处,由学生家长饷项中扣回。

冯玉祥给育德中学规定的校训是“勤工苦读”。育德中学的学制是四年制,另设有工艺班(木工、皮革、编织等),是专为超龄小学生设的。校方规定中学部的学生,每人必须学会一种工艺,否则不准毕业。育德中学在外人看来犹如一所“军事学校”,学生身着灰色军衣,头戴大檐帽,帽徽为“育德”二字,从陆军检阅使署派来的军事教练负责带队,学生上街洗澡也要排队去。学校的体育活动包括各种田径项目和各种球类以及单杠、木马,在武术方面有拳术、劈刀,都请专门教练来教授。在校长室门口,树立军棍两条,军棍上刻有家长姓名(营团长以上官佐),喻示是学校代家长管学生。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育德中学的同学们推彭雪枫为代表,向学校提出成立学生会,以推动反帝学生运动而发展。此项要求,得到校方的同情和支持。于是成立了学生会,一致推选彭雪枫为学生会会长。在彭雪枫的带领下,学生们到团河村、黄村一带张贴反帝标语,并向群众演说,揭露英帝国主义的罪行。同学们还徒步前往北京参加游行示威活动。

不久,冯玉祥令南苑驻军在南苑大教场搞营团攻防演习,并带育德中学师生观摩。演习完毕,冯玉祥对学生们进行爱国教育,要求学生们“要把假设敌当成真的帝国主义来打”。

1926年3月,由于直、奉、鲁、晋等军阀联合对冯玉祥的西北军发动所谓“剿赤”战争,育德中学迁往绥远。西北军失败后,冯玉祥出走苏联,育德中学被迫解散,同学们只能各奔前程。此时的彭雪枫已加入共产党,他和一些进步同学回到北京,成立了“育德同学会”,作为党的外围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育德中学的同学走上了革命道路。

编辑:王慧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