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让养老服务“暖”到农村老人心坎里

2020年11月09日 10:30  |  作者: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荷花公益基金会是我国首家专注服务农村空巢老人的公益慈善组织。其探索的“妇老乡亲”养老模式从2018年起,开始在河北省多地推行。“妇老乡亲”养老模式,即由政府牵头、基金会资助指导和专业孵化机构管理,农村妇女组织、农村老人组织具体实施,整合农村资源,开展服务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截至2020年10月,基金会共资助20个项目团队,在太行山区27个试点村庄开展“妇老乡亲”项目,受益老人近万人。邢台市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就是承接团队之一,邢台市政协委员、民进会员、邢台学院教师安素霞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在此,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自从2018年承接了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妇老乡亲”项目中两个驻点村的工作后,安素霞像一只候鸟一样,以周为单位,往返奔波于邢台和石家庄之间。每周的生活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作为邢台学院的专业教授,在学校教书育人;另一半则是作为邢台市春暖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前往石家庄市平山县小觉镇的王家岸村和清水口村,实施当地的“妇老乡亲”养老服务项目。

一切为了满足老人需求

如果让安素霞用一句话总结两年的养老工作,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就是一切为了满足老人的需求。”因为她所做的养老服务工作不是简单地举办几场活动、慰问一下老人、送送礼品,而是要从根本上满足老人的深层次需求。

89岁的郭秀朵是王家岸村村民,曾经当过兵。丈夫去世早,她一直和残疾的儿子住在老房子里。房子是早年村里给修建的,如今已经破旧不堪。郭秀朵年迈体弱,儿子亦行动不便,虽然有政策补贴,两人想要修缮房屋却十分困难。安素霞第一次到她家时,就注意到屋顶吊着一块布,上面似乎还兜着东西,向下坠着。郭秀朵看到来人了,就用手指指头顶的布。安素霞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是郭秀朵的儿子解释道:原来每逢下雨,屋顶都“哗哗”漏雨,由于雨水的侵蚀,水干之后还有尘土落下,这布是用来兜尘土的。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他们希望社工能帮忙解决。

看到郭秀朵家的居住环境,安素霞盘算:如果只是给他们送些吃的、帮忙洗涮,并不能解决她最想解决的问题。但是修缮房屋不在社工服务中心的项目款项之内,该怎么帮她?

安素霞的第一反应是找当地的主管部门寻求帮助。她先找到当地民政局,得知这不属于其管辖范围,应该找退役军人事务局(下称军管局)。找到军管局后,对方同意拨出5000元作为修缮房屋的费用,但是这跟估算的7000多元预算还差一些。安素霞又联系了邢台的一位爱心人士捐助了2000多元,同时民政局也出资1000元,(剩余款项征得爱心人士同意用于“聚爱早餐厅”)终于凑齐了修缮费用。房顶修缮采用了当地人认为最好的彩钢瓦,同时也把外墙做了翻新处理。房屋修好后焕然一新,不再漏雨。虽然郭秀朵年纪大了,说话也只能说些短语,但她开心的样子让安素霞印象深刻。

让人惋惜的是,修好房子后不久,安素霞就得到了郭秀朵去世的消息。她心中难过,可仔细想想又有些欣慰。“毕竟老人多年的愿望达成了,儿子的住所也被安排妥当了。”安素霞觉得,能让老人在最后的时光过得舒心、快乐,她稍觉心安。

发展产业,农村老人生活亦有未来

可持续性是安素霞在开展项目之初就一直考虑的问题。

王家岸村没有产业,劳动力水平低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几乎无人回乡创业。而且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收入微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或过多地强调精神文化的需求都显得苍白。“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设法提高劳动价值。不为兴趣,而是生计。”安素霞说。

经过前期摸底调研、走访、举办活动,社工们组织了村子里的老年积极分子和妇女积极分子,组成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再由协会组织各类文娱活动,推动留守妇女参加护工培训。为了解决村里困难、孤寡老人不吃早餐、吃不好早餐的问题,社工们多方筹措在王家岸村开办了“聚爱早餐厅”,也由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管理。目前早餐运行已有一年有余,简单的稀饭、馒头、鸡蛋、小菜满足了高龄及困难老人的需求,也承载了多方的关爱和付出。这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老人们天天伴着晨曦而来,带着满足而去。安素霞希望早餐持续办下去,她可能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清水口村60岁以上老人有128人,王家岸村有165人,仅由社工和村里的老年协会、妇女协会来完成养老工作仍旧十分吃力。而且社工的工作量大、往返交通耗时久、收入不高,团队里的社工有的人坚持了几个月就放弃离开了。除此之外,社工服务中心在当地建设的一些项目也都需要资金维持运转,但村委会又无钱支持。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项目结束了,社工们离开了,老人的生活又回到老样子。对于这样的结果,安素霞是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本地内生养老力量,安素霞和社工们决定通过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培育地方组织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

最初,安素霞建议村民尝试种植柱状梨和油牡丹,但因为种种原因,柱状梨成活率不高,效果并不好。总结经验后,安素霞改变了种植作物的收益分配方式:即种植一亩地作物,收益的大头归村民所有,然后抽取一部分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作为日后开展养老活动的资金。同时,提前让村民了解到作物的价值,手把手指导,提高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如今,村里的油牡丹和丹参产业有了起色,未来有希望规模发展,走市场化道路,这样不仅村民能增收,协会也将有资金支持。“未来产业发展起来,即使日后社工们离开村子,老人们的服务也有保障。”安素霞说,有了产业,她才觉得放心了许多。

初心不改,更盼政府大力支持

说起当初为什么要成立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承接农村养老项目,安素霞坦言只是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

安素霞在邢台学院教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注重实务性,而且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作为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实践经历,上课怎么能有底气?”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安素霞成立了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取“春暖”这个名字,有“让春之温暖,走进万家庭院”的愿景。而真正去做了,她才发现,本地在政府购买社工社会服务方面几乎是空白。于是,安素霞跑到省里公开投标承接项目。在了解到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后,她报名了“妇老乡亲”项目并成功入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坚持到了现在。期间他们机构也承接并完成了河北省民政厅的“暖心续航”关爱困难老人项目等,反响良好。

从邢台到王家岸村和清水口村,250多公里的路程,安素霞每周都要往返一次,有时一待就是好几天。因为担心安全,安素霞的丈夫也加入了社工队伍,每次开车同去,并一起服务。对于丈夫的付出,安素霞感慨,只有家人能做到这么无私地支持,有他陪伴,也不觉得累了。

看到安素霞奔波忙碌的样子,有同事感慨:“你是真的不惜力啊。”对此,安素霞只是用一句“性格使然”带过。在她看来,一件事如果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不负所托,也不给自己留遗憾。工作如此,社工服务亦如此。

两年的实践,不仅给安素霞提供了授课的底气和鲜活的例子,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思考。作为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邢台市政协常委,安素霞也将她对于养老工作和社会工作的经验转化为建议、提案上报。2017年1月,她撰写的提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李干杰的批示:“请扶贫办研究,在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扶贫攻坚上推出更多更好的举措。”撰写的《关于对扶贫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的建议》被河北省邢台市扶贫办采纳。

结合这两年在王家岸村和清水口村的实践经历,安素霞认为:让社会工作者介入养老工作,培育当地的社会组织形成内生力量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路没有问题,但因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养老需求很大,社会工作者和本地社会组织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工作需求。因此,应由政府牵头、推进农村养老工作,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和财政方面的倾斜,由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协助,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养老工作。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老人 养老 服务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