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政策解读 时评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页>扶贫>人物

顶天立地的“爬行牛倌”

2020年11月10日 11:19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牛人”——虽然有政策兜底保障“衣食无忧”,但他却坚持自力更生,靠养牛年收入数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用坚韧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为脱贫攻坚战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篇章。他说,只要不偷奸耍滑,不等不靠,力尽所能,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自己要做一个不服输、不服穷、不服软、不服气——顶天立地的“爬行牛倌”

C20201110005-zx11

多年爬行,上山的路哪儿高低起伏、哪儿迂回转折,王昭权已经烂熟于心。

难忘首都之行

冬天本应是农闲时节,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民在这个时候休养生息,储备能量以待迎接下个丰收时。可有些农户为了生活得更好,一年四季都闲不住,比如养牛户王昭权。

“天气凉了,水也得兑得温和些,要不然牛是不会喝的。”王昭权是个一年四季闲不住的“牛倌”,但冬天对于他而言显得尤为艰难。因为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王昭权左腿重度残疾,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只能靠双手和右脚支撑爬行。

和人握手时,他手上的手茧之厚,让人惊叹之余,又对他强大的意志力肃然起敬。

“昭权精神,永勉我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这样点赞中国首部记录乡镇脱贫攻坚纪实文集《决战沙子坡》的书签人物王昭权。

“昭权从北京回来以后,好像更有干劲儿了。”村里人虽早已习惯了这个有些不一样的牛倌,但还是常常惊叹这个小身躯里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距离王昭权的首都之行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时间了,但每次和人说起,他仍难掩激动之情,“一辈子都难忘的回忆啊。”

10月17日,成了王昭权一个特殊的纪念日。那天,他身着民族盛装,头发梳得光亮,坐着轮椅领取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也在那次领奖,他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那天穿过天安门广场时,一路上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太激动了。”王昭权说,自己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有机会去到首都,而且是被邀请去领奖。

“我只是靠双手养活了自己,没给国家添负担,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王昭权说,“我无以为报,只有把牛养得再好些,把规模做大一点,通过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绝不成为别人的累赘”

“不服输、不服穷、不服软、不服气。”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印江县委书记田艳在王昭权回京后看望他时这样总结王昭权的精神。他有些不好意思,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他的四个不服的精神其实在少时就有所体现。“绝不成为别人的累赘”几乎是王昭权毕生的信念,开始坚持爬行的理由也是因为不成为家里的负担。

8岁那年,看到村寨里同龄的小朋友都背上书包走进学校,王昭权向父母提出了请求。

“哪个能天天背你去上学?”面对繁重的农活、艰难的生活,父母实在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其他5个兄弟上学已经让家庭负担太重。

王昭权向父母保证不给他们添负担,他自己上下学。因为不能直立,他只能选择爬行,长时间用手杵在崎岖的山路上,原本细嫩的手常是血肉模糊。但他从不落泪,“怕父母担心不再让上学了。”

遭同学嘲笑、欺负,王昭权都不理会,只一心刻苦求学。不论严寒酷暑,他从不迟到,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让王昭权最终放弃学业的,是家里的贫穷,他自愿留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把求学的机会让给几个兄弟。

虽然因家贫不能再继续读书,但农活他要做得最好。为了不让手因受伤而放慢速度,他为自己制作了弯拐木和橡胶垫来保护双手。

多年爬行,上山的路哪儿高低起伏、哪儿迂回转折,王昭权已经烂熟于心。

农活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了,他又不甘心只做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他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增长自己的眼界和见识。

“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脱贫攻坚有很多好政策,而且对残疾人还有更多的保障,还有啥理由只靠着伸手要,自己多干点就能有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日子。”王昭权说。

做兽医的六弟建议王昭权规模养牛,但家里人又担心王昭权爬坡上坎吃力,太辛苦。

“我觉得干得过,男人就该有事业。”王昭权说。

2012年,王昭权借钱买来10头小牛。他深知这些小牛来之不易,照顾的无微不至,因此他养的牛也更加壮实。“最初养牛的时候,牛儿不听指挥,满坡上的乱跑,找牛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只需要吆喝几声,牛就能主动从对面山上赶过来。”王昭权说。

上百斤的饲料、粮食运上山下山,王昭权全靠背驮。多年来练就的“驮功”,什么东西到了王昭权的背上都仿佛粘住了一样,稳稳当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6头肉牛出栏,很多人因为知道王昭权养的牛壮实,主动上门来买,王昭权还了借款后还有了些盈余。

尝到甜头的王昭权更坚定了自己养牛的决心。2017年,王昭权又向信用社申请到5万元“精扶贷”,获得5000元养殖补助。

王昭权用这笔钱买了机器,轧牛饲料轻松了很多。“日子好过多了,这房子是前年盖的,村里人见着都说好呢。”

这个新房子,王昭权和弟弟共同居住。“父母在世时,一直叮嘱我和4个哥哥一定要照顾好五哥。其实,这些年反而是五哥不时接济我们、鼓励我们。”六弟说。

王昭权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王昭权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我提前申请出列……”

2018年1月,王昭权向村里递交了贫困户出列申请书,申请书上写道:“去年卖两头牛有一万多元,我提前申请出列……”他是印江县第一个主动申请出列的贫困户。

村支书吴松劝他再好好考虑考虑,王昭权态度坚决。“我上过学,自己的事做得了主,绝不反悔!”考虑到王昭权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也不似从前,镇上把他的出列评估时间推迟到2018年年底……

“国家已经帮我够多了,我现在吃穿不愁,房子也盖了新的,哪有再伸手和国家要的道理?”王昭权说。

王昭权递申请书的事情马上传遍了村里。“王昭权都退了,我好手好脚的,还有什么脸面向国家伸手要低保?”“王昭权都能养牛致富,我也行……”很多贫困户争相递送了出列申请书。

四坳村在全县第一批脱了贫,低保户从2017年170余户降至69户。

临近村子请王昭权过去讲讲自己的故事,鼓舞村民们的士气,王昭权也很愿意,“虽然我不会说,但如果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勤劳致富,我就愿意讲。”

养牛空闲,王昭权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村里的农家书屋。“那里能学的东西多,养牛也讲科学的。我也爱从报纸上看看国家政策,看看其他人的故事。”王昭权说,“要我给别人讲,我也得多看书不是?”

除了给附近村民讲,王昭权这两年还常被邀请去给县里的干部讲,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只要不偷奸耍滑,不等不靠,力尽所能,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更有一些驻村干部跟着王昭权去上山放牛,他们都说:“这真是最生动的一堂党课。”

相邻的韩家村还聘请王昭权为村集体养牛合作社顾问。如今的沙子坡镇,涌现出四坳村、韩家村等养殖专业村,全镇存栏肉牛近2200头。

“王昭权精神”似乎成了印江县的一个标志,几乎无人不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我觉得我做到了。”王昭权笃定地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脱贫攻坚 贫困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