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假如我是委员

别让儿童再沉迷于智能手机了

2020年11月16日 09:02  |  作者:虚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协委员 崔樱子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一把双刃剑。例如,手机使用的低龄化趋势,正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手机拥有率正逐年提升。2017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其中,2017年底7岁触网比例达到27.9%。北京市妇联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4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

智能手机使用低龄化,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危害。健康方面:低龄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使用手机,接触电子屏幕,会使视力下降进而导致近视。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表示,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平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重要原因。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容易影响大脑发育。美国一项大型研究数据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和电子游戏的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因此也会导致儿童感官衰弱。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承受压力过大,变形甚至压迫神经,会对未来的身体健康造成隐患。

不良习惯养成方面: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网络短视频泥沙俱下,在刷小视频、看动画片等过程中,幼儿无法判断其内容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却可以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去模仿视频人物的动作,炫富、化妆、搞怪、搔首弄姿……短视频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者随口说出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处于性格可塑期的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很难改正。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以城市大院或社区为单位的相对稳定的儿童社群已经瓦解。大多数孩子不认识小区里的其他孩子。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视频,会进入自我的封闭世界,从而拒绝与外界交流,变得孤僻,冷漠。另外,以高频刺激、精彩无需等待为特点的短视频内容简短且没有深度,不断切割着儿童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学习,学习成绩下滑等。

目前,对于智能手机使用低龄化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俗话说“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沉迷于智能手机,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们长时间使用手机,微信聊天、刷小视频、看网络小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这些技能。此外,儿童在使用手机之初,家长没有及时教育和制止,也是儿童养成玩手机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学校教育让孩子有了更多接触手机的机会。学校贯穿孩子成长最重要的10多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影响。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学校老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使用手机学习打卡。这本是好事,然而儿童自制力不足却使之起了反作用。儿童打着学习的名义使用手机,表面是在学习,实则可能是在偷偷打游戏,看短视频。三是网络内容繁冗无章、鱼龙混杂,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个人和网络隐私暴露等风险,时刻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此,笔者建议: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首先应该减少自己看手机的时间,用行动告诉孩子做低头族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多读书,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其次,在孩子初次主动要求玩手机时,家长应该及时制止或者与孩子认真交流,制定每日玩手机时长和激励机制。最后,在空闲时间,家长可以放下手机,带孩子外出游玩、旅行,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知道生活并不只有手机,外面的世界远比手机里看到的精彩得多。

抓住课堂时间和纸质教辅材料,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时间不足,也可以使用纸质练习册,减少手机发布作业。学校应该更多地丰富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在校园文化教育上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信息责任立法,建立信息发布和传播的责任机制,构建全面、完整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监督体系,规范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行为。用制度保障高校自媒体的正确价值导向,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

网友互动:

网友零零时刻:建议很好,支持!希望各方面都能重视这个问题,现在长时间用手机的孩子真是太多了。

民建会员张晓峰: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家长的认知能否达到。学校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学校说再多作用也不大。从自己身边的这些家长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极少,大部分自己都在一天忙着刷短视频,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中国公益之声公益记者周德波:

这个建议的针对性很强。智能手机使用低龄化首先是家长的责任,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就是疫情以来,为了便于完成学习任务,手机的使用就更多了。这方面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注意。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儿童 孩子 家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