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没有双手的“扶贫好手”

2020年11月17日 09:09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广西南宁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黄立温2015年10月主动请缨,到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任扶贫专干。今年10月17日,他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黄立温自幼失去双手,这个本该得到帮助的残疾人,却在扶贫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扶贫干部的使命与荣光。

黄立温在扶贫一线

黄立温在扶贫一线

“参与脱贫攻坚是很大的荣誉”

11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

当暖阳缓缓从东方升起,第一缕晨曦洒向这座群山环绕的小村庄时,黄立温已经带上本和笔走出家门。他喜欢站在山峰欣赏欣赏这个村庄,然后骑上他的摩托车在村里转上一圈。

从2015年到达这个属于他的“战场”,每天清晨的这圈“巡村”,是黄立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程”。

古春村村民散居在各个山弄里,进村入户必须借助摩托等交通工具。黄立温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让同事在摩托车的车把上系了布胶带,装了个扣套,骑车时就把手绑在车把上。

这样的骑行方式在平地很平稳,但在山高坡长、弯多路陡的古春村,黄立温要承受更多精神及肢体耐受力上的巨大考验。

“翻车算是家常便饭,最险的一次是突然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就在眼前堵住了整条路。”他说,曾经有一段路要抓着绳子才能爬上去,有一次被困在中间,等半天遇到有村民路过才得拉上一把。

这几年,他骑坏了3辆摩托车,平均每年行程1万多公里。

有时,他会把摩托车停在一旁,在村里走走。村民们走在路上看见他,总爱喊他一句“黄主任”或是“黄书记”。

他习惯把本子托在手腕上,哪家贫困户新生了孩子要上户口、哪家残疾户要办理低保、哪家贫困户的孩子刚考上大学、哪家今年养殖收入不高需要鼓励……村民们这些事,黄立温都清清楚楚,他一一记在本上提醒自己待办。虽然失去了双手,但黄立温却能用小臂夹着笔做记录。笔记本上字迹工整遒劲,可以想见他曾经下过的功夫。

“我是个残疾人,能来这里搞扶贫是组织上信任我,我也想为脱贫攻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不用心做不行啊。”黄立温说:“我能参与到脱贫攻坚中,这就是一种很大的光荣。”

黄立温之所以如此珍视,是因为这个到一线扶贫的机会来之不易。考虑到他身患残疾,单位领导一再劝他再考虑考虑;到了一线,村支书也对这个失去双手的扶贫专干画了个大大的问号。而最让黄立温难过的是村民们的质疑。“刚开始村民们没少给白眼,但我一直坚信我能做好,乡亲们也早晚有一天愿意跟我说心里话。”

“当时真是多虑了,村民们现在见到他都和见到亲人一样。”村支书韦俊勤笑着说。

黄立温和村民们在一起

黄立温和村民们在一起

“得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

前些年去过古春村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路。“其实根本就没有路,都是走的人多了趟出来的土路,车根本没法走。”

修路,是黄立温到古春村立下的第一个扶贫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村里,反而往领导办公室跑得更勤了,因为他要为村里争取资金、申请通屯道路硬化指标。

要立项修路,必须先报基础数据。黄立温扛起麻绳带领群众上山作测量。山野荆棘多,皮肉划伤、衣服勾烂成了家常便饭,但好在努力有了收获。

从2016年起,黄立温带着村民们陆续新建、扩建、硬化、加固通屯路、产业路17条,总长15.2公里,路边全部装上了防护栏,各庄还安起了路灯,不仅彻底解决了路不通的难题,村民们天黑也能随意通行。

古春村因为地处大石山区,常年干旱缺水,过去村民靠池塘蓄水解决饮水。后来建起了水柜,但村干部还是要用后推车给群众一车车拉水。“很多村民告诉我,他们就盼着能痛痛快快洗个澡。”黄立温说。

通水,被很自然地提上了黄立温的扶贫日程。“压力也很大,这是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哪个能一天两天解决?”

黄立温和其他村干部商量,不等不靠,带着村民先动手。他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找水源,打水井。“后来我们又争取到了相关部门支持,建了6处人饮工程。”

现在古春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随时能洗澡不再是梦想,村里干旱缺水的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

“黄主任来了以后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他自己是个残疾人,却从不顾自己。遇上这样的好干部,真是我们村里的幸运。”村民们常这样说。如今,黄立温几乎成了村民们最信任的村干,遇到什么难事也好,好事也罢,村民们都愿意去找黄立温说一说。

除了修路、通水外,这5年,古春村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楼翻了新,篮球场、文化戏台也陆续搭建了起来。黄立温说:“得给下一代创造个更好的环境,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我们的下一代要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残疾人是最大的牵挂

精准扶贫,必须精准识别贫困户。

黄立温深谙此道。因此,对于走村入户的工作,他从不含糊。无论路多远多难走,他也从不委托同事,而是坚持自己上门。

有时候,户主到大山里放羊,黄立温和同事就去山上找。“很多次,翻山越岭地找个人就要花上半天时间,但一定要做好登记,这个工作很重要。”

白天,黄立温就用两只手腕夹着笔登记,晚上再回到办公室敲击键盘录信息,现在他的打字速度几乎和常人无异。

“扶贫最难的是拔穷根,山里很多乡亲穷惯了,不愿意改变。”路通了、水通了,只要肯干,村里贫困户不愁脱贫。扶贫工作的每一步,黄立温心里都有盘算。

因为自己的经历,全村60多位残疾人最让黄立温牵挂。

村民蓝喜民是智力残疾,只会做简单农活,妻子患有“大脖子病”。黄立温上门还没开口说话,夫妻俩就摆起了手。后来黄立温了解到,原来夫妻俩以前养鸡遭遇鸡瘟损失了一大笔钱,后来想养牛发现没地方放牛,再后来干脆种玉米,可还没等到收获就被山上的猴子吃光了。

“这种家徒四壁,没有技能又对脱贫失去信心的村民该怎么帮扶呢?”黄立温犯了难。后来,他和夫妻俩“搬出”了自己自强自立的故事,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他希望他们能重拾希望。

“没想到效果挺好,后来我又和很多贫困户讲过我的故事。”黄立温笑着说。

当晚,黄立温冒雨找周边村民商议腾出一块荒地给蓝喜民一家养牛。随后,黄立温发动周边群众和党员干部,集资在半山腰给蓝喜民建了一个牛圈并买回一头母牛,去年还产了两头小牛,蓝喜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贫困户,黄立温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拨款每户6000元扶持残疾人发展产业。村民韦文义靠着这笔钱养羊,从37只起步,最多达到150只。黄立温还为村里请来了畜牧业专家到村民家里辅导养殖,现在古春村不仅全部脱了贫,还出了很多养殖大户、“百万富翁”。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合力就能办成很多事。”黄立温四处奔走,在村里建设了妇女儿童之家,落实资助孤儿、特困生。这些年,他自己也为孤儿、残疾人子女和困难群众资助了上万元。

“古春的扶贫故事写到了北京”

10月17日,黄立温到北京领取“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那天的古春村,很多村民在电视前守着,等着寻找黄立温的镜头。看着他身着民族服装出现在电视上时,有村民甚至落了泪,“像自己得了奖一样激动,黄书记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他应得的。“

黄立温也在颁奖结束后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今天,古春的扶贫故事写到了北京,因为有你们。”

回到古春村,村民们把黄立温团团围住,问这问那。

黄立温看着周围的村民,有他竭力帮扶的贫困户,有和他并肩作战的扶贫干部——随着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官,各自收获也许不同,但他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同样的笑脸。

“如果说5年前请缨来扶贫一线是因为党员的信念,那么中途原本可以回去但选择留下,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可爱的村民。”黄立温说,这些年常常被村民们感动。“有时候去走访,村民民为了留我吃饭,就故意把我的包藏起来。有时候他们见我一个人在村里散步就怕我孤独想家,说什么都要拉上我到家里喝一杯……这些事,讲不完的。”

还有1年多的时间,黄立温就要离开古春村了,对这里,他有太多的不舍。“如果可以,以后我还是想在基层工作,继续和乡亲们待在一起,为他们多做点事。”

“最想为村里留下些什么?”黄立温想了想说:“是奋斗的精神吧。时代变化太快了,以后年轻人的奋斗方式肯定跟我们也不一样了,但我想,努力奋斗的精神是永恒珍贵的。”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黄立温 村民 残疾人 扶贫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