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人物

把热血真情融入绿水青山

———记“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获得者董配永

2020年12月03日 10:29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要永远做绿水青山的忠实守护者。”在11月30日举办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授牌仪式上,本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获得者、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长董配永掷地有声的话语响彻整个会场,引发一阵热烈的掌声。“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够为保护绿水青山倾注满腔热血、献出一片真情,感到无比自豪!”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被称为是我国环保领域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之一。该评选始于2005年,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六部门联合主办。每届将评选出8-10位为中国环保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产生广泛影响的绿色英雄。

为何董配永能在如此高级别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钟爱环保、自觉担当的不懈努力和巨大付出。

让垃圾变资源的践行者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董配永,对居安思危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他的一本学习笔记上,记录着这么一组数据:中国占有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却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资源、环境充满着尊重与珍惜。

从10多年前,他就开始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通过详尽的调查和亲身实践,他坚信,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减少原生资源开发,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起初,他自己走街串巷,夏天忍着熏心刺鼻的恶臭查看垃圾桶,仔细翻拣查看里面到底有多少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在集团附近一座小楼拆除时,和单位员工一起拽钢筋、捡砖头、扒石板,把有用的东西分拣出来;他还派出自己的员工跑到社区中转站,分两班帮着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再自费把回收后的物品运往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进行资源化处理……

就是通过去做这些别人看起来的“怪事”“傻事”,他反而更加坚定了并非“垃圾桶里净垃圾”,而是“垃圾桶里有资源”。

从2013年起,董配永放弃了许多可以一本万利的投资机会,甘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一头扎入垃圾源头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之中。

他自发组织380多名员工,进入北京东城、朝阳两个区5个街道9个社区进行源头分类回收,旗下子公司都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为了给分类的资源找到“出处”,2015年以来,董配永让各分公司通过联营联合、股份合作等方式,相继在唐山马家沟矿、滦通公司、玉印公司等创办了车辆和家电维修、家具翻新、生物质燃料、废玻璃加工等18个再生资源加工处理项目,建起了3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个旧物便民交易市场,实现了源头分类、维修复用、加工再生、市场销售一条龙的闭环式产业链条。

2017年初,董配永开始彻底投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集团采取政府提供生产场地和办公用房,企业出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以“政企协同推进”的方式,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三间房乡开辟了5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

截至目前,已接收处理建筑垃圾、装修垃圾800多万吨、生产免烧砖3800多万块,是北京乃至全国目前投资数额最大、处理规模最多的企业。各种骨料、混凝土、免烧砖等再生产品已被首都新机场高速、天华小区、北京公厕改造、朝南森林公园和小武基公园等建设单位选用,为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和“蓝天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绿色生活理念的倡导者

除了投身循环经济,董配永认为,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自己做起,让节能环保成为我们每个人无须提醒的自觉。

这些年来,他始终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底线———

他一年四季粗布衣衫,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发现被丢弃的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碴等都会弯腰捡起来,扔到垃圾站中;经常骑着从垃圾中转站拣来修好的自行车走街串巷搞调研……

他的企业北京总部位于中国美术馆附近寸土寸金之地。走进大楼,却没有想象中金碧辉煌。为了节约用电,楼里走廊中刻意少开灯,在墙壁上随时都可以看见类似“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这样的教育警示之语。

公用厕所更是这里颇具特色的设施。

董配永斥资将公司总部几层楼的数十间办公室内的抽水马桶全部拆除,改建了一处公共洗漱间和厕所。重新设计了下水管线,洗完澡的水先进水箱再冲厕所,最后流进底层储存罐,连同便溺运到京郊农场制成农家肥,用来种植绿色有机食品。

同时,为了保证用水不被化学洗涤剂的污染,他号召用猪油等原料制作环保肥皂,让食堂用玉米面、麦麸子替代洗洁精擦洗餐具,之后再把这些东西回收作为饲料。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家训”,被每一位成员尊崇和严守。

在他和员工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拣来复用的办公桌椅、沙发、衣架等,还经常引以为豪地向客人宣传和展示这些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的成果。好多人耳濡目染,和他成了志同道合者。其中也不乏有人向董配永要几件捡来的家具,还有的把自己要扔的东西主动送给他。

对内克勤克俭,但董配永对外却慷慨奉献。

20多年来,他共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近20亿元,被评为“全国十大慈善企业”“全国十大慈善家”,还四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求解资源环保问题的探索者

近几年,随着集团产业结构战略转型,董配永为了资源环境问题不但投入了巨额资金,还苦心孤诣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积极向国家建言献策。

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关于保护黑土地、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等提案,被评为第十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致公党中央优秀提案。他呼吁:把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调整政策资金投向,鼓励支持垃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

如今,在实践基础上,他又通过各种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建言,提出许多容易忽略,却意义重大的建议:

如建议要严格控制原生资源开发,限制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城市要合理布局建立旧物便民交易中心;强制推行“绿色拆迁”以及回收复用快递包装物等。

此外,他还呼吁全社会要关心爱护环卫工人乃至从事资源回收利用的从业人员。董配永感慨,“他们常年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舍得一人脏,换来万人净;他们是城市建设发展、居民幸福生活的建设者、贡献者。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厚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温馨的生活保障。”

据悉,截至目前,董氏集团已先后投资83亿多元,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等。

每当提到这些投入,董配永总会不在意般地一摆手,“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繁衍生息的大事,投入再多的钱也是值;要不将来环境恶化了,生存危机了,我们攒再多的钱有啥用?”

编辑:秦云

关键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董配永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