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2020年12月14日 10:03  |  作者:刘志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未来产业配置格局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重点要建设安全高效的全球产业链集群:一方面,可以利用开放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实现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临近空间的集群效应实现产业安全的目标。我国一些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面临“卡脖子”的威胁,因此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目标,还要加上自主可控的更加迫切的要求。

自主可控,其实就是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可以独立地利用具有我方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显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问题的关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途径应该主要是本国公民研发,但是这并不排斥在我方主导或拥有知识产权的条件下,更多地让外国公民也参与创新过程,而且,在全球创新链分工模式中,创新越来越国际化,国际合作开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为了建设好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分行业精准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

找出两个极端点的供应链是哪些?作为极端点,真正需要锻造的长板产业与需要拉长的短板产业,都不会很多,更多的是介于这两个端点的产业,它们只需要发挥市场的正常调节作用即可,并不需要政府特殊政策的扶持。

分析比较长板产业和短板产业的技术、市场和资源要素的优势所在、不足之处在哪里?如短板产业要找出其关键环节、工艺、设备、产品的技术瓶颈之处,其专利在全球的详细分布信息,我们的劣势在哪儿,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的可能性,等等。

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方式组织短板拉长工作,同时运用强化市场竞争的办法锻造长板。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市场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并不是如计划经济一样由政府包办一切。举例来说,对某些需要长期耗用大量资金的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可以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组建市场化基金的方式予以支持或扶植。

为实现“精准施策”的产业政策目标,我们要对这处于两个极端点的产业链供应链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

减少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相应地增加中央主导性产业政策的独立运用。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鉴于过去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运用,会导致大量无效的盲目竞争、过度补贴和重复浪费。这时必要的中央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是需要的,这种技术瓶颈的突破,不需要以市场的过度竞争和浪费为代价。

建立中央部门“链长制”的首长协调。针对少数真正需要突破的短板产业,有为政府的作用体现在近年来地方政府首创的“链长制”。一是协调解决产业链中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物流受限等问题,重点破解产业链上游供应跟不上,产业链下游需求不足等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问题。二是全面梳理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掌握关键技术的缺失和瓶颈状态,进而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精准寻找到核心技术的发明者或掌控者,做到有的放矢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研发投入策略。三是充分发挥产业链长在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创新中的作用。

培育产业链“链主”。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要协力、协作、协同和协调,重点是利用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功能,通过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并购,迅速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规模,让其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或成为产业关键技术的集成者。

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在过去的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下,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也在不断地实现,不过其实现的利益主要归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所有,中国获取低端的加工生产增值。在以我为主导的产业治理结构下,全产业优化升级意味着中国获取主要的升级利益,不过参与的国际分工环节较少。因此目前我们需要进行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产业并不多,一是由于我们拥有绝对优势的长板产业,需要把它们做大做强,把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二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还需要依赖国外的、又经常被“卡脖子”的产业。对于绝大部分产业,都不应该追求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而只应该追求某些关键环节、片段、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其他部分以开放心态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产业链 产业 供应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