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难忘2020:经济界大咖委员这样建言

2020年12月15日 09:28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令人难忘的2020年已“余额不足”,这一年里,本着不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于危机中育新机的思路,多位经济界委员的履职进程令人瞩目。梳理他们建言献策的“方法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大咖的所思所言有温度、接地气,提出的建议更是一针见血。

在任何情况下谈经济,

都要积极发现新问题、新方向

“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大而广,我们要关注变化中的亮点,去发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方向。”今年2月初,当我们最早围绕疫情对经济影响话题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时,他对于人民政协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报道思路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不仅这样建议,屠光绍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疫情暴发之初,屠光绍判断,为防止消费“失速”,必须抓住“宅经济”带来的新机会,宅家工作正在倒逼供给侧行业“触网”转型,消费供给方式也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殊时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都要以扶持企业生命力、保住员工饭碗为主线。

今年3月,当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屠光绍建议,要加快恢复经济,为全球经济正常运转提供动能。彼时,欧洲疫情防控进入胶着时刻,美国疫情正加速蔓延。“疫情总是阶段性的,我们要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及时做好谋划。”避免被动,是这一阶段屠光绍的主要观点。

诚如屠光绍所言,疫情是阶段性的。4月8日,武汉解禁,也为中国经济复苏打开了一扇门。当过城市“父母官”的屠光绍表示,要调动城市有序恢复活力,除了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还可以考虑出行消费券,鼓励大家有序出行,甚至可以考虑推出城市综合消费券。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记者的采访邀约,屠光绍表示,保住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抢占产业链、供应链的制高点;第二步是扩大开放,更多支持我国的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倒逼了数字经济的发展。2020年9月,谈及全球需要共同完成“破局”时,屠光绍提出,一是破疫情危局,二是破经济困局,三是破全球变局。3个破局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都肩负着新使命:“传统资产正在加快与数字资产等新兴资产形态之间的融合,这里涉及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快制定数字安全法。”

时值年末,展望未来,屠光绍认为,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是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效循环。这里可分为六个层次:即社会融资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服务形态与各类企业需求,金融市场功能与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体系与服务供给渠道,金融产品工具与满足需求能力,金融政策和监管与经济运行。

对“双循环”的解读 

这位委员建议通堵点、连断点、强优点

“产业门类齐全,这是我们当下的优势,而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和强化优点,则是我们当下发展的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的观点,常常让人耳目一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政协报记者在多个抗疫节点对他进行过采访,几乎每一次,都能够从王一鸣的观点中汲取特殊阶段稳定经济的认知养分。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王一鸣分享了他认为比较重要的路径。

“我认为至少有五件事要抓紧做——要下决心推动产业链升级,实现短板领域的国产替代,比如围绕半导体与设备等领域,顺势推动技术升级,支持国产化应用和进口替代;要保障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特别要保障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以降低供应链被替代的风险;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牢牢黏住外资企业,让他们因不愿失去中国的巨大市场和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而不想走;要以高水平开放保持产业链竞争力;要加强与日韩和东盟的供应链合作,这对深化区域内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王一鸣这样说。

7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王一鸣提出,中国防控疫情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背景下,一定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稳住就业促进消费。同时,要加快推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还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育新机开新局。

8月,在一次公开表态中,王一鸣表示,促进“双循环”是需要媒介的,外资企业就是非常重要的媒介,要发挥好它们外引内联的独特作用:一方面要保护好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要不断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时至年末,再论“双循环”,王一鸣将关注点聚集在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要求上。他建议,增强沿海地区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更多战略性增长极,加快建设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立体大新通道,将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作为重要着力点,提高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区域政策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内在一致性。

于磨难中保持乐观,

在成功时积聚再出发的动力

“磨难何所惧,风雨向前行!”2020年2月,当人民政协报记者在问候平安之余,请教张连起对于中国经济经此一疫的看法时,这位以“不做喜鹊,不做乌鸦,只做啄木鸟”为履职信条的全国政协常委,铿锵有力地说了这10个字。在他看来,疫情防控与实现经济社会目标任务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更要确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性、阶段性、可控的。

张连起是乐天派,但在特殊时刻,他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度是有根据的——到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之时,要求我们不失时机抓好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同时要看到,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也在这次疫情中得以拓展。智能制造、在线办公、资讯App、医疗服务、在线视频、手机游戏、在线教育等行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亟待充分释放。

在这一阶段,财税专家出身的张连起常常在帮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算账”。如果抗疫与稳经济并行是一份考题,那么在张连起看来,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是答好考卷的关键。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合理适度财政支出强度,另一方面要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切实发挥内涵式财政政策对收官之年、战“疫”之年的战略支撑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多个场合,张连起都明确表示,扩大内需是应对疫情短期冲击、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紧迫要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和货物贸易国,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要靠不断扩大内需拉动,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是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为各国创造更多互利共赢机会、应对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有效途径。

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成为张连起2020年下半年学术研究中一项重点任务。用他的话概括,扩大内需有几大发力点: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时至年末,聚焦明年经济工作,张连起提出5点建议。

一是要从制度和政策上引导和鼓励更多本土企业进入实体经济,扎实做好主业,做产业链的“耐心资本”。

二是发挥现有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在产业链和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四是解决创新动力特别是基础研究动力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破除评价体系中激励导向和国家需求之间的矛盾。

五是矫正现有营商环境中行政处罚过度过苛的现象,防范信用歧视。

编辑:秦云

关键词:经济 疫情 消费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