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集聚创新要素 推动产业升级

2020年12月18日 09:21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企业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入围的63家企业在各自领域创造了诸多“最”“首次”“第一”,这些振奋人心的字眼记录了企业创新的累累硕果,也彰显着中国企业创新的无穷力量。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含金量”有多高?每年每省推荐不超过4家参评企业;每三年复核评价一次,合格的予以确认,不合格的撤销称号;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作为其中一家入选单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轮值CEO王智宇告诉记者,“原创性和先进性是交控科技的突出优势。”

轨道交通是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王智宇介绍,由交控科技自主研制的基于互联互通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应用,速度可达160公里/小时,位居世界前列,实现了全自动运行系统相对国际水平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同在交通领域,另一家入选企业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症,利用海量交通数据资源和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在“治堵”方面取得突破。公司董事长夏曙东表示,在千方科技智慧交通体系助力下,某一线城市CBD区域高峰通行效率提升25%,机动车平均运行速度提高6%,而违章停车、总体交通拥堵报警和事故报警则分别下降85%、18.8%和17.5%。

在生物医药领域,“全球首家戊肝疫苗生产企业”“中国首家宫颈癌疫苗生产企业”“全球首家艾滋尿液自检试剂生产企业”……多个国内、国际首创产品奠定了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行业地位。万泰生物市场总监余涛表示,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万泰生物在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产业突破并掌握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

创新,是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的动力。然而,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往往“九死一生”。对此,入选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深有同感,但又信心坚定。

“澜起科技深耕集成电路20年,就是做好了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投入,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靠人才。”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梁铂钴表示,要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增加科技人才获得感。自去年7月作为首批25家企业之一在科创板上市后,澜起科技借助其股权激励制度为企业留住人才,根据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了1650万股限制性股票。

如何让创新人才源源不断?作为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行业专家,千方科技也在“绞尽脑汁”。“我们选择‘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夏曙东说。

据了解,在千方科技公司8000人团队中,有3800人投身于研发,其中超2000人聚焦于机器视觉和边缘计算,行业专家队伍也超过200人。截至目前,其已累计申请专利2700余项,人工智能算法在MultipleObjectTracking(MOT)Challenge等全球竞赛中屡次刷新最好成绩。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离不开产学研各方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

“在交控科技,我们始终强调‘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构建了城轨列控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测试验证-示范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成果转化创新路径。”王智宇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项目实践中,通过“信号”这一轨道交通行车指挥“大脑”的自主创新示范效应,交控科技带动了整个轨道交通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有效提升了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

那靠什么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余涛认为,信任不仅仅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在风险状态下形成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性因素。只有科学家和企业人员之间能够毫无保留地进行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前沿科技的及时分享,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技术等成果转化。

创新是源头活水,更是中国企业制胜的法宝。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坚持创新”也被列为未来5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其中更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解锁创新密码,中国企业一直在路上。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交控科技 创新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