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吕凤子毕生矢志办学

2020年12月24日 09:33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吕凤子(1886—1959)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自言只做了画画、教书、办学三件事。张大千晚年称颂他:“吕凤子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重视一下名利,他的名气会大得不得了。”

吕凤子

吕凤子

教书办学两袖清风

吕凤子出生于江苏丹阳,自幼聪颖,天资过人,3岁习字,4岁诵《论语》,5岁上私塾,15岁考中秀才,人称“江南才子”。1907年,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从此开启了书画创作和艺术教育的人生之途。

1910年,吕凤子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1912年,他捐献家产,创办了丹阳第一所女校——私立正则女子学校(1925年更名“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办学期间,每遇资金短缺,他创作书画、拿出稿酬,倾囊而出,以资校用。1914年,他编著出版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创作专著《风景画法》,以及《人间美》《自在画1-3》《中等学校水彩画贴1-4》等,填补了当时美术教材的缺失。

抗战爆发后,吕凤子在重庆璧山县兴办江苏省正则职业学校蜀校(1938年)、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1942年),并于1940年出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第三任校长,培养了诸如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刘开渠等一大批美术大师,在美术教育史上著写了流光溢彩的一页,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

抗战胜利后,吕凤子将整修一新的校舍无偿捐赠给璧山地方政府。1946年秋,他回到丹阳,在废墟上重建正则学校,包括小学、中学、职校、艺术专科,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积极践行自己“培养人才须从小开始”的教育理念。1951年,他第二次把全部校产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故乡人民政府。此后,担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吕凤子筚路蓝缕,从事教育事业凡50年,薪火相承,乐育英才,三次建校,两次捐献,充分凸显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吕凤子先生矢志办学,精神可嘉。”

吕凤子《四阿罗汉》

吕凤子《四阿罗汉》

同学张大千学生徐悲鸿

吕凤子学书画、教美术,却不以书画家著称,更鲜为人知的是,他是徐悲鸿的老师、张大千的同学。

早年,他和张大千是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同窗好友,师从李瑞清、萧俊贤学习书法和国画,同时在日籍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素描、水彩、油画等西画课程和绘画理论。1940年春,张大千远道前往璧山,专程看望在那里办学的吕凤子,建议他卖画为业,改善生活,又热忱帮助他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画展结束,共得订购款5000余元,但他分文未留,全部用作办学经费,更没有把绘画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职业。张大千因此感叹道:“吕凤子人品高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心办教育,为人师表。”

1912年,年仅17岁的徐悲鸿来到上海学习西画。在朋友的引荐下,吕凤子古道热肠,不仅为徐悲鸿提供了在神州美术院免费进修的机会,还亲自指导他学习素描。1927年,徐悲鸿从法国留学回国,吕凤子举荐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西画组教授,课余时间还悉心教他学习国画技法。徐悲鸿后来取得了卓越成就,但见到吕凤子,总是恭敬不已,言必称老师。

1929年,法国巴黎筹办世界博览会,广泛征集用于展览的美术作品。徐悲鸿获悉后,请吕凤子参展,被婉言谢绝。徐悲鸿就从艺术系的书画展览室内悄悄取走吕凤子的《庐山云》,寄到巴黎参加展览,结果在1931年荣获巴黎世博会中国画一等奖,为中国画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吕凤子书法手札

吕凤子书法手札

书法“凤体字”绘画“罗汉图”

吕凤子于书画、篆刻、美术理论皆造诣精深,是“新金陵画派”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1928年,他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主任、首席教授和画学研究员,并且是第一个入选《大英百科全书》的中国画家,徐悲鸿誉之为“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三百年来第一流”。

蒙学之初,吕凤子即随书法家殷墨卿学习书法,1909年师范毕业后,正式成为书法大家李瑞清的入室弟子,深得其精髓神韵。吕凤子的书法出入钟鼎汉隶,四体融合,篆隶相参,个性独具,人称“凤体字”,备受瞩目。

吕凤子绘画功底扎实,山水、人物、花鸟兼擅,尤以人物画为最,有“人物画宗师”之称。其人物画包括早期的仕女图(曾出版《凤先生人物画册》《凤先生仕女画册》),后期的现实生活图、诗意图和罗汉图。其中,罗汉图最负盛名,通过佛教故事寓意社会现实,造型古拙,线条流畅,嬉笑怒骂,形神兼备,诚如他自己所言:“我画罗汉不是画肥头大耳背抱仔的罗汉,而是画铁骨铮铮的罗汉。”

抗战时期,吕凤子以写实风格创作的《流亡图》《敌机又来矣》等作品,在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西洋美术构图、透视、色彩之长,以简洁明快的线条描绘人物,刻画细节,寄寓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曾送往苏联展出。《四阿罗汉》在1943年重庆第三届全国美展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轰动画坛。画面上,前面两个阿罗汉,一仰一俯,一悲天一悯人,神态可掬;后面两个口中念念有词,似在争辩,又若有所语,相视而笑,风格鲜明,极具律动感。画上题跋:“羯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人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竟大笑也。”表达了作者借救世济民的阿罗汉之形之态、之神之情,针砭时弊,讽喻时局,反映了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悲悯之情,立意深邃,耐人寻味。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吕凤 凤子 办学 美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