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1新春走基层>聚焦

【新春走基层】猴群“定居”仁良村

2021年02月07日 11:14 | 作者:肖亮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韦冠旭打开一段视频,递到记者眼前:一群猴子在上蹿下跳着,抢食玉米、红薯。

微信图片_20210207090512

“可惜猴王带着它的臣民巡山去了,要不你就能看到它们。”

韦冠旭是仁良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为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县城开制衣厂的韦冠旭返乡担任村委会副主任,201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初,河池市政协机关挂点帮扶仁良村。市政协秘书长莫杰在调研过程中,得知有两群约200多只猴子携家带口在仁良村周边的山上“定居”下来,到了庄稼收获的季节,猴子成群结队地前来采摘村民的玉米,让村民甚是苦恼。

韦冠旭说,仁良村山上虽然以前也有猴子,但数量很少。近年来,当地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措施,使得仁良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猴群逐渐发展到200多只。当地群众都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不会伤害猴子,但面对猴群糟蹋庄稼也很无奈。为了保护庄稼,村民只好驱赶猴群。

猴子要保护,贫困地区群众要脱贫致富。如何缓和人猴矛盾?实现共赢?

市政协决定因地制宜,抓住仁良村有猴群这一亮点,引导群众主动保护猴群,让猴群“定居”仁良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此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猴山就是仁良的金山银山……现在人养猴,将来猴养人。”莫杰这样对群众说。

除了发动群众主动给猴群提供食物,市政协还牵线搭桥,引进企业到村里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7800亩,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的猕猴保护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大化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点。

为了实现“猴养人”的目标,企业安排了专人伺候猴群,与猴群建立感情。发动群众种植了7亩玉米,企业除了每年每亩给予500元的补助外,农户护理玉米还可获得每天100元的人工费。

猴山下,水池边,几只松鼠在韦冠旭身边欢快地跳跃着,旁若无人地四处寻找食物。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在仁良村已不是稀罕事。

“天热的时候,猴子就会来这里洗澡。你想怎么拍视频都行。”韦冠旭说。

“猴园什么时候向游客开放?”

“再过两年。到时餐饮住宿、康养设施都齐全了,欢迎你再来!”

微信图片_20210207090520

2015年精准识别时,仁良村全村556户2066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60人,贫困发生率17%。2020年底,仁良村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2019年,市政协争取了1200万元资金,开工建设内涝排洪工程,使仁良村终结“十年九涝”的历史,全村1512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

脱贫后的仁良,到处都是小楼房,房前屋后是竹篱笆或石墙围起来的小菜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祥和的田园生活。

年味越来越浓。外出务工的群众陆续返乡,村里到处停着小车。

“全村有200多辆小车,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韦冠旭说。

外出务工成为仁良村群众当前主要收入来源和脱贫渠道。市政协机关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并推荐参训人员到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务工。2020年,全村556户村民中,外出务工的有428户621人。

“猴山项目做起来,全村人都有事做。”在韦冠旭看来,只要把环境保护好,把猴群照顾好,引来外地游客,不但全村群众都能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当地的农产品也不愁销路。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市政协机关引进企业投资开办采石场,村民合作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整合资金2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年分红4.4万元,并采用劳动服务入股形式,就地安置部分贫困户参加务工。还创建了水果种养专业合作社毛葡萄基地,种植毛葡萄600亩,带动贫困户35户116人。

丈夫去世后,80后蓝春香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用瘦弱之躯撑起一个家,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赡养家婆,任劳任怨。

2016年之前,蓝春香一直在广东打工。因家婆年迈多病,2017年回来发展养牛,2020年又开始养猪,如今家里有7头牛、6头猪。为了有充足的饲料喂猪喂牛,她租种了10亩地的玉米,2020年收了6000多斤玉米。一个曾经的风雨飘摇之家,被她打理得妥妥帖帖。

“新年到,福气到……希望生活越来越美好!”蓝春香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