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要闻导读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⑨|“说实话,真没那么想家”

2021年02月18日 09:34 | 作者:贾元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说实话,真没那么想家。”28岁的年轻媒体人贺子桓谈起今年留京过年的感受,回答中透着爽朗。

“不那么想家,是有‘技术’支撑的。我已经和爸妈通过好几次视频电话了,他们都理解、支持我响应号召留京过年。毕竟减少人员流动,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全民抗疫,留得应该,留得光荣。等年后疫情缓和,春暖花开时再回家,还是那不变的乡情。”贺子桓补充说。

通过视频连线,相隔千里的一家人同吃团圆饭、互相拜年;借用网络便利,为远方的亲人寄去年货、上传各自照片合成“云全家福”……各种“云团圆”形式,不仅给今年的春节增添了别样的风味,也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作为媒体人的贺子桓,感触则更深。

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贺子桓就来到北京,入职了一家新闻媒体直至现在。新闻媒体工作是高压力的行业,贺子桓常称自己为媒体“打工人”,虽然没有“996”式的辛苦,但一定具备“打工人”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作风,策划选题之后要拿起话筒采访,采写稿件后要用声音播出去,采编播一体是常规的工作内容,更是必备的工作技能。

微信截图_20210218093251

△工作中的贺子桓(右一)。

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经常给贺子桓带来触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我们做脱贫攻坚系列报道时采访了一位87岁的白族老奶奶王秉秀。王秉秀78岁时加入了当地的农民画社,开始学习绘画。认真学习一年之后,王秉秀的两幅‘涂鸦’作品竟然卖了几千块钱,这给了她莫大的惊喜和鼓励,从此便一画不可收拾,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艺术家’,还在北京办了画展。她让我很感动,一个老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能致富,还能记录少数民族艺术,还能把日子过成诗。”

工作带来的触动让贺子桓更加喜欢媒体这份工作,以及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收获。“工作给了我很多可以施展拳脚的机会,看到自己的成果获得认可,就是最大的‘乐’,比如入职刚满一年,就和同事们一起拿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我觉得这是我在北京工作最大的幸运。”贺子桓高兴地说。

除了过去的成绩,还有眼前的任务。春节七天,作为留京人员,贺子桓和同事们轮流在单位值班。

“过年过节是重要的发稿节点,无论是重大新闻还是常规报道的编发,都会认真对待,站好这一岗。”贺子桓说。

采访过程中,贺子桓接到通知,单位组织为每个部门拍摄“全家福”,记者也随他们到了拍摄现场,同事们开心地拿着贺岁道具摆着各种pose,脸上洋溢着幸福。“单位为部门拍摄‘全家福’,让我们平时并肩作战的小伙伴更加融洽幸福。同时,还给每个人准备了节日文创礼物,并且组织我们留京过年的青年一起吃年夜饭,还有一些现在还不知道的惊喜。我觉得无论福利大小,这都是一次让人期待令人难忘的经历。”

微信截图_20210218093302

△贺子桓(左一)和部门同事拍摄“全家福”。

在贺子桓看来,就地过年的坚守之中,是人们在对故乡眷恋和社会安宁祥和之间所达成的一种融合。其实能做到“真没那么想家”,既需要故乡“那一头”的安抚,也需要第二故乡“这一头”的追求和暖意。

“我和家人约定,过年时,爸妈、爷爷奶奶一大家子人,在微信群里云聚餐,云喝酒。”采访结束时,贺子桓说道。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