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艺评 人物 展讯 画界杂志

首页>书画>资讯

游观悟记

——我的山水画写生思考

2021年02月20日 11:19  |  作者:袁学君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不二门》中国画 袁学君 作

《不二门》中国画 袁学君 作

《元妙福地》中国画 袁学君 作

《元妙福地》中国画 袁学君 作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人的山水画写生与现代美术(山水画)教学的写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传统山水画中所讲的“图真”“游观”“留影”“身及山川而取之”“饱游饫看”“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其实都与写生有关,要求画家在自然山川中去悠游泉林、追求泉石笑傲的精神享受,同时用“目识心记”或“打草稿”的方法将自然之景记录下来。

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并不强调“对景”,而是提倡 “游观悟记”,其真正诠释了中国画写生的真谛。“游观”,既是深入的观察与感受,如同郭熙提出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观”,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写生方式,相对于西式写生的“对景久坐”,中国传统的写生方式可以说是“对景观察,离景忆写”,它更加注重动态式的审美观照,强调在一种“游观”的状态中完成观物取象的过程,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勾其大要”。因而,如果说西式写生多画实景,中国画写生则多写“心象”“意象”;相对于西式写生背后潜隐的科学主义精神,中国传统写生则更多地蕴含了一种“目击道存”“以大观小”的哲学主义人文价值观。

我认为,在当下的山水画写生中,对景写生的方式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它并不构成遮泯传统画脉的理由,相反,通过写生实践,回归与重彰“游精宇宙,流目八纮”“游观悟记”的画学真义,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以大观小”之法,重构“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的“游观”式山水空间与境界,应该毋庸置疑地成为当代山水画家的基本目标与追求。

通过山水画写生方法“游观”等的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把握好“游观悟记”,发掘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转化规律,强化写生在构图、笔墨、色彩、造境等方面获得的锻炼,在写生中完成由具象到意象再到心象的转化,通过止观与静虑,坐忘与心斋的“净化”,达到了超然的状态,最终通过写生者精湛的笔墨技巧、熟练的赋色方式、奇巧的构图方法与夺神的造境能力将自然的美转化成为艺术的美。这种美是高度概括的美,高度凝练的美,这不仅是一个提高绘画技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和艺术精神的问题。

袁学君

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龙瑞先生。现为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学术秘书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第二届“中华文化大家讲习班”山水画班助理导师;“楚天学者”三峡大学讲座教授、西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四川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发展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书法院授课导师。

名家评论袁学君艺术作品

写生这一环节在中国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他要有这么一个手段,有一个格物的能力。学君这些写生我觉得他体会了这一点,既有中国传统的笔墨要求,同时充满了生活气息,他也在摸索新的语言。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我们要传承,但是在绘画语言上要不断创新,希望学君能够通过这些工作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

今天来看学君写生的展览,这些作品以“游观悟记”这样一个主题展示了他近些年来在写生当中的思考和探索。我看这个展览很多的写生作品,觉得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这个作品画得很通透,在学术点上我觉得他真是在写生当中不断地思考、提纯。我们传统讲笔墨与颜色的关系,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课题。在学君这些写生当中,他正是切入到写生中关于笔墨和颜色之间如何互相协调、相互生发这样一个课题。在学君这些写生当中我觉得他的思考点和探索点是把传统的石色和传统的笔墨如何在他写生的情景中逐渐地传达出来。这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但是实际上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讲,还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思考过程,一个实践过程。学君他把笔墨墨分五色,同时在石色的运用当中,他发挥了水性和石色的沉淀作用,使颜色的清澈度和厚度与墨色达到了相互统一。传统有浅绛山水,学君他这些写生,我看到他是在传统浅绛山水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进行了摸索,产生了他这一大批很有通透感,使墨色和颜色之间相互生发、相得益彰的作品。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解决的课题是如何让色彩,尤其是石色和笔墨之间协调。

其实这个对于传统的山水来讲,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课题,那么今天学君在他的写生当中很好地把石色融入到了笔墨当中。我们看到学习在他的画面上既有墨分五色的层次,笔墨的这种厚重他通过经络的方式,山水的一种写法、点法,那么他把颜色一层一层地与墨色融合,使得画面、颜色既有他的这种纯度和厚度,也有墨色的纯度和厚度。传统讲“墨不碍色、色不碍墨”,而在学君这里是墨色相得益彰,我觉得这是学君在他写生当中一个很好的探索,而且这一批作品呈现了学君他对传统的继承,在今天如何把色彩和传统的笔墨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祝贺学君在写生当中取得这样的一个好成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

画品和人品从古至今它是连到一起的,学君先生的这批作品给人感觉是非常清新的,今天所展示的这批写生作品感触非常深,我们可以看到学君这些年他在山水画创作,包括他的写生过程当中,有一定的思考。山水画创作特别关注的、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内质,是山水画家的一种学术理念的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

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综观当下,很多的中外大师一生都在写生中,学君的画里有现场写出的鲜活、生动的、具体的描绘,同时他也有饱游饫看的记忆的表达,也有笔墨这种传统的功夫,对生活挚爱,笔墨上构建了自己的一个样式。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写生 传统 中国 山水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