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行业

乱象丛生的中国植发业 将拥有怎样的千亿未来?

2021年02月24日 09:20  |  来源:中国网财经
分享到: 

去年,某报社记者偷偷潜入北京朝阳区一家诊所,揭开了植发行业最阴暗的冰山一角。

诊所培训老师收下6800块学费后,传授了一门绝艺——“FUE无痕植发术”。然而,学员从没有学过医,老师也是半路出家。最终这家违规诊所,受到停业整顿、罚款3000的惩处。

从小众手术到千亿未来

植发,曾是一门非常小众的手术。

1985年,上海口腔科大夫王善昌到美国宾州大学进修,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技术时,“顺带”掌握了“FUT植发术”。

不过,由于投入高、产出低,早年并不受医生待见。

一台植发手术,通常要先从患者后枕部提取2000-4000个毛囊单位,再移植到脱发区域,至少要一位大夫+多位护士协同配合,早年耗时一两天。医护人员一天最多做两台手术。

雍禾植发创始人、总裁兼CEO张玉,经历过民营植发业更早的拓荒期:“那时候,大家都不重视植发这个细分领域,做植发医院,不如做整形医院。”

2005年前后,雍禾、科发源、碧莲盛等民营植发机构陆续成立。最初,这些民营植发机构生存并不如意。以雍禾为例,2008年单月流水最高时,也不到百万;最低时,有区区几万块钱。

变局发生在2007年,雍禾将“FUE植发术”引入了中国。FUE不用再“割头皮”,而是用微型钻孔器将后枕部的健康毛囊一簇一簇取出,再经过活性处理,像插秧一样移植到脱发区。

相比FUT,FUE创口小、易上手,患者痛感低、愈合快。中国人将FUE冠以“无痕植发”的美名,迅速风靡。

随着需求的增加,技术和效率的升级,使植发手术的价格,从高不可攀的7-8万降至2-4万。

中国植发产业开始崛起,从2012年至今,碧莲盛的营收、利润,开始每年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2013年,雍禾植发的营收也首次突破3000万。此后,雍禾业绩连年翻番,2018年,更率先突破10亿大关。

与之对应的是,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完成手术50万台,手术金额第一次破百亿;2020年,中国植发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对此,业内人士也毫不讳言:植发行业增长10年,问题不大。

资本更是敏锐感受到时代的风口。2017年9月,中信产业基金耗资3亿控股雍禾,实现产业资本对植发业的“第一投”;数月后,华盖资本也完成对碧莲盛的5亿战投。

如今,中国植发行业的总体格局是:以雍禾、大麦(科发源)、新生、碧莲盛等为代表的大型民营植发医院,约占35%的市场份额;综合医美机构和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分别占据25%、10%的市场;剩下30%,则被小诊所、小机构瓜分。

乱象丛生的江湖

植发手术少则七八千、动辄2-3万,价格是发友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公立医院每个毛囊单位的移植价格约为20-25元;连锁植发医院则为10-20元。

但某些小机构、小诊所,开出8块钱的“破盘价”,活动时再打8.5折。还有些植发机构,利用人们在医学常识上的匮乏,搞起“技术性忽悠”。自称掌握植发的“核心科技”,不但每年对FUE“持续升级”,还创造出NXX、SXX、PXX,乃至4D、5G、微钻等新科技、新专利,包装出五花八门的植发新概念。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毛发中心主任杨顶权曾表示:“正规的植发技术,只有FUT、FUE两种,市面上的夸张宣传,都是一种噱头,本质上还是FUT或FUE。”

对此,雍禾植发总裁兼CEO张玉曾感慨:“植发行业缺乏的,既不是市场空间,也不是技术,而是规范与诚信。”

植发行的乱象,也并非偶然。比如,“三天大夫”的出现,看似是某些医美机构非法行医;更深层的原因,却是植发需求的暴涨和正规医师的稀缺。

植发手术是“团队作战”,需要主刀医、分离师、种植师、护理师等多人协作。而作为手术的灵魂人物,执刀医师必须具备美容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的正规资质和执刀经验。

但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哪家医学院正式开设毛发移植专业,医生只能从相关外科转型而来。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搞毛发移植的有数千人,但能做植发手术的不到1/10。

一边是植发医生不足,一边是植发机构大增。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全国共有811家植发相关企业。其中,2019年新注册企业达142家;2020年遭遇疫情,前三季度依然新增96家。

对此,大型植发机构早有解决方案:一是到公立医院聘请,二是强化医生内部培养。

比如,雍禾的植发技术研究院,多年来培养出上百名植发医生,堪称业界的“黄埔军校”。

而要从根本上消灭“三天大夫”,除了强化正规医师的培养,必须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植发在中国被列为“一级手术”,属于技术难度低、风险程度小的手术。但由于其医疗属性,对公众依然构成很高的知识壁垒。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微钻植发”。

部分植发机构,极力宣传从“国外引进”的微钻植发,称其取发直径小(只有0.6mm-1.0mm),所以创口小、恢复快、密度高,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植发技术;而传统镊子取发口径大(约为1.0mm-1.5mm),创伤大、恢复慢……

于是,植发市场掀起一股“钻孔越小越好,密度越高越好”的说法。

毛囊的最大直径约为0.32mm,理论上,用0.6mm大小的微钻似乎足够了。但植发医生提取几千个毛囊的重复操作,像是拿手枪几千发子弹:靶子够大,命中率才高;靶子太小,命中率会急剧降低。

用0.6mm的微钻取毛囊,就相当于给了大夫一个又远又小的靶子。实操中,微钻很容易切碎毛囊、斩断头发,容错率太低。此外,有的发友头发粗壮、毛囊稍大,也不适合用微钻。

自律、透明、规范

植发业的乱象,已经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7-2018年,卫计委等联合7部门,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为期一年。

2020年4月,卫健委再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针对医师执业资格、医疗器械管理、医美广告发布等突出问题,提出行业先行自律,政府加强监管,并推动全社会形成举报监督机制。

2020年11月,“《毛发移植规范》团体标准定稿”的发布,宣告中国植发业进入技术规范的新时代。

比如,“规范”植发机构的要求,是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皮肤外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美专科医院、门诊部和诊所,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全都要排除在外。

技术上也明确,毛囊提取只有FUT、FUE两种技术,种植只有镊子种植、种植笔、即插即种三种技术。

但对医生来说,植发入门易,精深难。一位专业人士甚至表示:“会做和熟练,是两回事。”

这使得正规植发机构极为重视医生的执业年限。

在公立医院,培养一名植发医生要花费5-7年;在雍禾植发,“雍享·梦之队”的门槛高达10年;新生植发的硬性规定是,执刀医生要有5年以上经验;大麦(科发源)要求是3年以上医生才能上手。

在国内,最早意识到“好植发,在于好医生”这个核心关键的,是雍禾。

10多年前,雍禾就开始培养、储备植发医生团队。目前,雍禾49家直营院部,拥有155位执业医生、899位执业护士。特别是医生的执业证书编号,全部在官网公开,以方便发友前往国家卫健委官网核查真伪。

而基于行业的长远发展,雍禾植发总裁兼CEO张玉建议:全行业都应携手向前,成立统一的“医生联盟”,以改善行业生态。

一能实现行业人才透明化,既提高了发友对“好医生”的识别度,又让“影子医生”无处遁形;二能建立行业公认的医师评价体系,促进人才流动、薪资优化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植发业 植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