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委员读书>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杨小波:关于“读书群”办成“大学校”的思考

2021年02月28日 10:46 | 作者:杨小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一年,实践丰富,成果丰硕。两会前夕,汪洋主席倡议把“读书群”办成“大学校”,这是对读书活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感到需“三要”:

一要“目标”明确。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国家的专门协商机构,它的职能和性质定位是明确规定的,政协委员5年一届的任期也是明确的。一届5年、2200多名来自34个界别的政协委员,这所“大学校”如何“因材施教”、精准培养,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心中有结果,执行才有效果。”凡大学校者,无一不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就政协而言,通过怎样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达到提高委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目的?就委员而言,就读这所“大学校”,各自“共同但有区别”的需求是怎样的?

在“读书群”里,大家近一年的广泛交流,对办成“大学校”的目标、内容、方式、要求,都很有启发,在“边打边像”的实践中,可以逐渐总结,更加明确。

二要“师资”硬核。正“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政协的网上“大学校”,所长不在大楼、实验室,而在2200多名政协委员,他们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人士、专家学者,是学员也是教师,其中不乏“大师”。政协“大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应体现在“教学相长”上,人人做学生,人人做先生。但政协委员不是“专职”,究竟如何学,如何教?何时学,何时教?都需要“大学校”格外费心统筹安排好,把资源科学合理整合好。

三要“专业”独特。在政协委员一届5年有限的时间里,在政协“大学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本职”,大家都有需求,但需求强弱、大小、内容的差异不小,“专业”需求不同。与普通受教育者更不同,作为“代表人士”的政协委员最大特点是具有突出的个性和确定性,对政协委员的培养,办好政协“大学校”,如何选准“专业”、确定“必修课”“选修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为此,建议:一是在“同”字上下功夫,在对全体政协委员共同性要求上想更好办法,以更有力推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切实提高委员的政治能力和政协履职能力;通过扩展交流使政协委员在共识上都有明显的增强。二是在“准”字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界别、行业、阅历委员的学习需求、教学特点、培养目标,有更准确地掌握,使不同学习需求的政协委员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大学校 政协委员 办成 读书群 政协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