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人物

陈利浩:争做新时代的好委员

2021年02月28日 16:32  |  作者:钟君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3年9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写信,建议“以陈利浩事迹为例,发现若干这样的先进典型,给予宣传与表彰”。俞正声批示《人民政协报》在全国开展“如何当好政协委员”的大讨论,从陈利浩《我是这样当政协委员的,》开始,共200多名各级政协委员加入讨论,最后将80多篇文章汇编成《国士风采》一书。

2017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主编并作序的《大道——多党合作历史记忆和时代心声》出版,中央统战部从八个民主党派确定了29位中央领导和代表人士作为“思考感悟”部分的作者,陈利浩是广东省统一战线唯一的入选者,他自己则形容“是职务最低的作者”。

作为公众眼中的“统战人士”,媒体报道中的“低碳先锋”、“公益达人”,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等职务的陈利浩,把参政议政和民主党派工作视为“主业”,多年如一日,全心参政议政,尽力社会服务,多项政策建议被党和政府采纳。

1

陈利浩先生

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努力学习开新篇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政协委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建言资政更加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作为一个“理工男”,陈利浩正是这么做的。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在全国政协联组会的讲话,都针对一个重大问题发表系统性论述,陈利浩第一时间学习、领会。连续两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人民日报》首个评论版的学习体会就出自陈利浩笔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的政协联组会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要建设新型的政商关系。陈利浩在《人民日报》发表《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认为“亲”源自基本制度,“清”基于“立党为公”,“企业家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中央用三个‘没有变’强调非公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重申了党和政府对非公经济的大政方针,正是在向中国乃至世界做宣示:政商关系不是贬义词,而是永远需要认真经营和作为的改革重点。”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的政协联组会要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特别指出“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陈利浩在《人民日报》发表《有担当才是真情怀》,以知识分子的身份提出“摆正位置”、“客观豁达”、“日日求新”的自我要求。“从执政大局出发,即使批评没有被全盘接受,也要想到一定有助于还原真相;建议没有被照单全收,也要想到一定有利于完善决策思维,无需自感‘挫败’,继续积极建言。”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次重要的讲话,陈利浩都认真学习,并在媒体上发表学习体会,其视角和观点引起关注: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次日,陈利浩的《“竞争中性,平等保护”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之本》,从座谈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一起参加,发言代表也覆盖了各类所有制企业,这是史无前例的,鲜明体现了对各类市场主体‘竞争中性’、平等保护的理念”为切入点,论证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市场竞争领域企业的所有制分类已经不再具备必要性,也逐渐失去可行性,应予逐步淡化、取消,这是‘竞争中性’的前提。”他同时呼吁:“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公平、幸福和自由才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根本价值所在。”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们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次日陈利浩的《用良好的社会秩序来激发和引导社会活力》,以习近平总书记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的论断为指导,指出“活力是秩序的基础和前提,激发、优化社会整体活力,应该是设计秩序的唯一目的、衡量秩序的唯一标准。”并呼吁“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在经济领域,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领域,用良好的社会秩序来激发和引导社会活力;在法治领域,用党的领导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16日, 陈利浩撰写《“人民主体”是改革开放的真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除了宣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决心,还洋溢着真挚的人民情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的要求,指出“‘反复出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警示。作为一个‘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执政党,让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再‘反复出现’,是使命、担当,更是承诺、责任。应从思想方法、工作作风、考核机制、沟通渠道等多管齐下、全力解决。”

从微博大V到时政专栏作家,比起企业家的身份,陈利浩更像学者,他常自称为“披着企业家外衣的知识分子”。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改革》等媒体上的40余篇、近20万字的时政性文章,形象地诠释了他的这个“身份”。

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深入调研献良策

身为两届珠海市政协委员的陈利浩,初期主要关注珠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

2008年的珠海“两会”,陈利浩提出《把珠海建设成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议,并“抢唛发言”,向珠海主要领导当面力陈。当时人们对“低碳”还很陌生,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全国首个“低碳”政协提案。其后,陈利浩邀请国内外低碳领域专家赴珠海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珠海在“低碳示范”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提案也成为“市政协主席建议案”,珠海决定把横琴作为“低碳示范岛”。

2008年9月,陈利浩《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低碳广东》的建议获得广东省委主要领导两次批示,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积极落实。广东成为国家低碳试点省,申报低碳试点的材料中就参考了陈利浩建议中的数据、观点和建议。陈利浩还按照九三学社中央领导的要求起草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八条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从2009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连续四年都由韩启德主席亲自带队进行低碳相关的调研, 2010年九三学社中央低碳发展的提案被列为当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低碳”成为九三学社参政议政的一个品牌。韩启德总结道:“陈利浩的行动创造了我社履职的一种新模式,即由一个基层成员提出并持续推动,最后成为九三学社中央的行动。”

陈利浩低碳建言的最新成果在去年12月底。参加广东省政协常委会听取对省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时,他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修改建议,1月中旬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版中已经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的体会是:只要合理、可行,建议总有效果。

要全面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建设,对公职人员的财产核查是前提。陈利浩认为“财产公示相当于发动路人自发拍摄超速、难免漏拍误拍”,利用信息系统核查才是“专业摄像头”。他建议借鉴证券监管部门利用信息系统监督资本市场的方式,建立“名单管理”制度,由信息系统自动监控公职人员的财产存量和变动,并设计既能防止泄密、又能实时覆盖的技术方式。作为配套措施,对于公职人员由他人代持财产的行为,他参照上市公司的做法建议“披露代持”;对于存量财产的定性和处置,他建议“分色管理”,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打破僵局、凝聚共识。中纪委对九三学社中央《关于设立“财产摄像头”加强防腐监控》的全国政协提案的答复说:“这一建议对于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很有借鉴意义,就如何构建监测机制提出的思路和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在由全国政协领导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上,法律专家和廉政学者将其称为“最具备可操作性的反腐措施”,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由于在多个议题上的调研和积累,陈利浩几乎每年都是九三学社中央年度重点调研的专家组成员。除了低碳相关的领域,在“社区治理与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等调研中,他都积极参与、深入思考,提出的建议成为调研成果、受到领导批示,有关建议还在媒体刊登,引起了各界关注。

2

陈利浩(右二)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调研

在2017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调研中,陈利浩反映“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一边是“企业税负下降”的报道、一边是科技型企业税负增加的反映。其原因主要是人力投入不能在交增值税时抵扣,研发投入比重越高,税负增加越多。他提出“把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视同外购无形资产计税”的思路,以及“比照对软件企业的规定落实对四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全国政协以“信息专报”上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批示国家税务总局落实。《科技型企业减税三策》被《中国改革》刊用。

在2019年“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调研中,陈利浩察觉到:虽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产权保护、“两个毫不动摇”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虽然从国务院到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都下发了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的文件,但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仍然有所下降。经过深入调研,他分析主要原因是某些“非制度性因素”,如“内部清单”、所有制歧视、执法的标准偏差等。他建议清理各种“内部清单”, 纠正宣传报道中的所有制歧视,排查和纠正个别地方和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不当行为,建议“逐步淡化和取消对市场竞争领域的所有制分类”。他的观点得到率队调研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的肯定,被吸纳入调研报告中。《重视和消除产权保护中的非制度性因素》刊登在《民主与科学》《财新网》等媒体。

在2020年“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调研中,陈利浩发现:在国有企业的创新实践中,监管部门对不少事项、程序,在国家统一的审查、监管要求以外,仅仅因为“国有”标签又额外提高了标准、增加了限制,陈利浩形容这是“另一种所有制歧视”。这种不合理的限制对国企创新驱动发展非常不利。他建议:对于监管标准,应清理在通用监管要求以外按照所有制“标签”额外增加的要求;对于审批程序,应按照公司“规模比例”或“层级封顶”予以适当简化。这一建议得到参与调研的九三学社、统战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吸纳入调研报告。《以“混改”为契机,实现国资保护和监管常态化》、《商业一类国企如何推进改革》刊登在《财新网》。

陈利浩在全国层面的各类建议,以专题协商、全国政协大会发言、提案、信息等各种形式提出并得到重视。作为广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他在广东的参政议政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亮点纷呈。2019年广东两会时首次印发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手册》,除了汇编政协政策、文件,还在两届的委员提案、建议中选择了四篇“范文”,其中,由陈利浩为主和独立完成的就占了一半,足以佐证。

3

陈利浩在政协全会上作大会发言

作为“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监事长,陈利浩在给新阶层代表人士讲课时说过:“对于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是责任、义务,但更是享受、机遇。发现问题、提出建议,采纳后变成公共政策,或推动了社会进步,或促进了经济发展,或改善了基层民生,多么珍贵!而且,专注参政议政,就会对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非常关注,生活就充满着新鲜感,思想就洋溢着活力,身心都会健康、年轻。”这就是他参政议政的内在动力。

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用公益推动进步

陈利浩主张: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的公益行动要运用“杠杆效应”,通过公益事件传播主流价值观、推动体制机制的优化、展示政协和统战组织的新形象。他发起的数起全国性公益事件就是“用公益推动进步”的实践。

4

陈利浩(右)获珠海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后,“最后一个获救的小女孩小伊伊”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但她获救的过程却鲜为人知。陈利浩看到浙江当地媒体的一则消息,得知是一位特警支队长排除干扰、坚持搜救,才有了小伊伊的得救。陈利浩马上发出微博,向坚持“救人第一”的支队长致敬,并承诺每转发一次就为小伊伊捐一元,该微博创下24小时内被转发超过90万条的纪录,引起媒体和各界关注。最后,陈利浩出资两百万元设立广东省依依关爱儿童基金会,用于帮助小伊伊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

2012年7月,看到因“刻章救妻”而成为“最凄美版北京爱情故事”主角的下岗工人廖丹的故事,陈利浩向廖丹捐款,帮助廖丹“退赃”以获得轻判、继续照顾妻子和孩子,“吁请法院轻判”,并“呼吁尽快建立、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包括多渠道筹资、低利润救治、志愿者护理、病人或家人互助等”。

对一度出现的“见死不救”现象,陈利浩认为不应完全归咎于“道德沦丧”,而应设计“让救人者无后顾之忧”的机制,“道德教育可讲‘舍身取义’,机制设计则须让‘取义’无需‘舍身’”。当天津出现救人者被判赔的“许云鹤案”时,他承诺个人出资先为许案“兜底”,并呼吁建立“兜底机制”,建议 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用立法为救人者撑腰,用机制为无责案件兜底”。2012年开始,广东省和一些地级市先后设立了类似的基金,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全国性的公益事件,陈利浩还在扶贫、助学、救灾、抗疫等多个方向用心用力,捐助的资金达数千万元。他认为,“帮助别人,其实更多地是在帮助自己”。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的先进个人,“全国微公益年度人物”、“中国慈善榜样奖”、“广东好人”、“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人物”等,是组织和社会对他的肯定。

5

因在抗击疫情和精准扶贫上的慷慨捐赠,陈利浩在第十届中国公益节上荣获“2020年度责任商业领袖”荣誉称号

在陈利浩看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每个成员的担当。“虽然我是一个非公经济企业家,但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公司的成绩固然能让我自得,但在政协、党派做的事更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在报答社会、报效国家的同时实现自己内心的富足和安宁。”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陈利浩 新时代 好委员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